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陈奇志:锰系新能源领域引领者
来源:桂工网    作者:罗倩懿    发表时间:2025-08-27 19:17:22
摘要:陈奇志,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主任。

陈奇志

陈奇志(右)与同事在车间检查生产情况

陈奇志(右)与同事在分析实验数据

  记者 罗倩懿

  人物核心提示:陈奇志,广西汇元锰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元锰业)技术中心主任。他扎根电解二氧化锰的研发和生产事业一线27年,注重创新、钻研技术,主持完成“新能源电池锰系材料产业集群项目”“纳米晶微球修饰电极生产电池级电解二氧化锰”等多个自治区重大项目,突破电解二氧化锰生产技术瓶颈,有力地推动了锰系新能源材料行业技术的转型升级,使公司成为国内锰系新能源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市场的引领者。他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广西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荣誉,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工匠心声:搞技术研发就像用显微镜观察世界,不放过任何误差,只有耐得住实验室的寂寞,扛得起生产线的压力,才能在细微处看见突破的曙光。

  深耕锰业二十七载,他沉得住、钻得下,以显微镜般的严谨扎根科研一线,以技术创新破解行业难题,用执着与担当诠释着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他就是汇元锰业技术中心主任陈奇志。

  初入锰业,扎根深耕

  1998年的盛夏,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毕业典礼上,陈奇志身着学士服,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此时,新能源产业尚在萌芽阶段,锰系材料的应用还未完全打开局面,但他却在众多就业选择中,毅然踏入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身锰行业。“当时觉得这个领域有挑战,也有潜力,想试一试。没想到初入职场,便有幸师从行业泰斗李同庆先生。”陈奇志在采访中回忆道。

  在恩师的实验室里,他常常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专注地观察锰矿石在不同工艺下的变化,反复记录数据,仔细分析每一个细微差异。寒来暑往,在湘潭电化的日子里,陈奇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独到的见解,也与锰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5年,陈奇志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广西来宾市,加入了汇元锰业的筹建团队。初到来宾市兴宾区,眼前大片的甘蔗地、简陋的临时办公点,以及夏季肆虐的蚊虫,都让他内心一震。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陈奇志退缩,“当时条件确实艰苦,但一想到能在这里实现锰矿资源价值最大化,让这片土地焕发生机,再苦再累都值得。”从那时起,在荒芜的甘蔗地上兴建工厂、建立生产线及组建团队就成了他最大的心愿和动力。从厂房设计图纸的反复推敲,到生产线搭建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亲力亲为,“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未来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容不得半点马虎。”他积极协调施工团队,严格把关每一道工艺,确保工程进度。在他和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仅用一年时间便建成了二氧化锰厂房与生产线。

  投产初期,技术骨干的匮乏给生产带来巨大压力。面对困境,陈奇志主动承担起培训员工的重任。在生产现场,他手把手地指导生产流程,从设备操作到工艺要点,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员工。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员工快速成长为生产线上的中坚力量。

  临危受命,创新突围

  2012年,国内工业生产技术升级转型,锰市场需求渐趋饱和,企业一度濒临破产。面对困境,陈奇志坚信“越是艰难越要寻找出路”。恰逢国内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他敏锐察觉到电解二氧化锰在锂电池及新材料领域的重要作用,“新能源产业的崛起,让我看到了电解二氧化锰在锂电池领域的巨大潜力。”凭借这份敏锐,他与公司决策层达成共识,转型专注研发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二氧化锰。

  但在研发电解二氧化锰提纯工艺时,生产中的杂质问题成了“拦路虎”。“钾、铁、镍钴等重金属离子杂质会严重影响电池性能,这是我们当时必须攻克的难关。”陈奇志说。在没有任何经验和现成数据参考下,为让公司抢得市场先机,陈奇志决定放手一搏,带领团队驻扎实验室开启“问题导向、持续改进”的攻坚模式。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攻坚以及反复试验,他们终于成功开发除钾、除铁等电解液深度净化技术,将产品钾、铁等杂质含量控制在百万分之十以下。

  此后,在他的主持带领下,为研发出更多高性能、高附加值的电解二氧化锰系列产品,团队创新脚步从未停歇。在电解生产环节,为突破电解极板钝化等关键技术瓶颈,团队围绕低成本、绿色环保生产技术与性能调控展开研究,创新研发“同质纳米晶种诱导生长电解二氧化锰技术”,提出实时控制动态浸泡清洗电解极板方法,解决高电流密度下极板钝化难题,该技术以最小的投资,大幅提高了产品产量及质量。他还创新提出“两步三温区焙烧法”和“多元阳离子共掺杂改性方法”,解决了充放电过程中晶格畸变和锰元素溶解流失的问题,显著提升电池循环性能,产品性能远超同类产品。

  薪火相传,科创领航

  走进汇元锰业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陈奇志在生产一线指导开展工作。“如今,电解二氧化锰已是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这里生产的电解二氧化锰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30%,居行业首位。”谈及企业发展,陈奇志颇为自豪。

  当被问及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时,他的回答朴素而有力:“把简单的事做到极致。”这种严谨细致的态度,正是陈奇志“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徒弟陆宾对此也深有感触:“跟随师傅多年,他始终坚持‘问题不过夜’原则,总要把当天的事情干完才肯休息。”

  近年来,凭借着在技术创新这条路上不断钻研,陈奇志带领团队取得了骄人成绩。他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级工程项目1项、省级科研项目14项、市级科研项目8项,拥有2项PCT国际专利、39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参与组建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3个省级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中心和中试研究基地;主持并参与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1项、团体标准3项;创新开发了三种型号20种规格产品,多项产品性能指标全球领先。2021年底起,汇元锰业成为全球电解二氧化锰产能最大的企业。截至2024年,汇元锰业销售总额突破十亿元大关,2025年上半年,销售总额同比仍呈增长态势,持续领跑全行业。

  展望未来,他谦逊地说:“目前我们正在争取攻克适配低空经济领域用高容量、超安全、长续航无人机电池关键材料——β型电解二氧化锰,今后将持续往智能化、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方向探索,致力于培育和发展行业新质生产力。”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