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晓阳

杜晓阳(右)带着徒弟了解设备
记者 农晨迪
人物核心提示:入行13年来,他始终践行“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坚持专注于货物装卸效率的提升。他创造了个人累计操作集装箱装卸超过40万标箱,单人单班突破630个标准箱的产量记录,并获得“广西技术能手”“北港工匠”等荣誉称号。他就是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装卸船机岸桥司机杜晓阳。
工匠心声:工匠精神就是在日复一日的操作中追求精准无误,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用专业和专注创造不平凡的价值。
在繁忙的防城港集装箱码头作业现场,一座座高大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日夜迎送着来来往往的船只和车辆。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又称岸桥,这些巨型器械的“掌舵人”正是岸桥司机,他们在40多米的高空中,凭借精湛的技艺,保障着集装箱货物的高效流转。杜晓阳就是他们中的一员,13年的光阴里,他在高空驾驶室里见过无数次日出,也见过深夜码头亮起的成片灯火,他以精湛技艺为笔,在码头的繁忙长卷上,写下属于坚守者的注脚。
初入码头,磨砺技能成能手
2012年,杜晓阳进入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岸桥司机学徒。岸桥司机是港口、码头物流运输中的关键岗位之一,直接关系到港口的货物周转效率。
约6平方米的驾驶室离地有40多米,就像一个观景台一样悬在岸桥金属结构的高处,这样的高度能让司机清晰观察集装箱码头的船舶、堆场及作业区域,室内视野开阔无遮挡……岸桥司机需要在这样的条件下,操作各种手柄和按钮,将由4根钢索吊着的4个锥形锁头送入集装箱4角的锁孔。因此,岸桥司机对技术和能力的要求很高。面对复杂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杜晓阳没有退缩,而是以“钉钉子”的精神钻研技术,把每一项规程都“嚼碎”“吃透”。
刚踏上工作岗位,杜晓阳就碰上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道难关。“当时操作台上的按键标识都是英文的,而我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要想做到对按键了如指掌、运用自如,就必须将这些单词及其对应的中文意思熟记于心。”于是,他拿着《英汉词典》,对照按键标识进行翻译并记忆。他连续数日待在驾驶室,一遍一遍地对着按键查阅《英汉词典》,终于将各按键的功能熟记于心。
在练习操作时,为了掌握平衡,杜晓阳每天都会随身带一块石头登上驾驶室。他将石头悬于驾驶室窗边,观察钢索摆动轨迹,最终练就“手眼合一”的精准操控能力。很快,杜晓阳不仅熟悉了岸桥所有的机械性能,也掌握了操作要领,从学习基础理论到掌握操作技能,再到能够独立上岗作业,整个过程杜晓阳只用了大约5个月时间。
在杜晓阳看来,操纵手柄的每一次推拉,都在和时间赛跑,集装箱的每一次起落,都是对技艺的考量。在工作中,他专注于货物装卸效率的提升,坚持朝着集装箱平均台时量≥32.5的效率努力,不断摸索不同船型、不同规格以及不同重量的箱型在不同的天气影响下,如何平稳操作运行。他通过潜心研究操作技术,琢磨提高效率的窍门,总结快捷、科学的操作流程,练就了真本领,创造了个人累计操作集装箱装卸超过40万标箱,单人单班突破630个标箱的产量记录。
从攻克英文按键到创造效率纪录,杜晓阳完成了从学徒到能手的蜕变,但这只是他工匠之路的起点。
勤学不辍,赛场淬炼成“大师”
“在岸桥操作这个岗位上,没有速成秘诀或捷径。只能靠多看、多想、多练。”杜晓阳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他通过仔细观察老师傅的操作手法,认真思考不同工况下的应对策略,反复练习来提升操作的熟练度和稳定性,通过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最终形成了自己的操作技巧,真正做到了熟能生巧。
因工作出色,杜晓阳多次代表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参加全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技能竞赛。而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参加的国家级技能大赛——第九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上港杯”竞赛。“那次比赛极具挑战性,因为我们公司使用的是单箱吊具岸桥,而比赛设备却是双箱吊具岸桥,两种设备在各项参数和操作性能上差异巨大。”杜晓阳回忆道。更困难的是,每位选手只有十几分钟的适应时间,要在这么短时间内熟悉如此复杂的大型设备,难度可想而知,结果也可想而知。
虽然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但对杜晓阳来说收获远超预期。“我有幸近距离观摩了全国顶尖港口岸桥司机的精湛技艺,学习了他们的应赛技巧和先进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这次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在高压环境下调整心态、沉着应战。”杜晓阳说,这段宝贵的参赛经验,为他后来在各项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8年荣获“粤港澳大湾区”港口工匠技能交流营岸桥比赛三等奖;2023年荣获“北部湾港杯”职工劳动和技能大赛岸桥操作技能项目第一名;2023年荣获广西交通运输行业电动港口装卸机械司机职业技能竞赛岸桥项目第一名……大大小小的30多份荣誉,见证着杜晓阳的成长。
突破自我,传艺授道育新人
在操作技能上取得一系列优秀成绩后,杜晓阳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他利用空余时间学习电工知识,学看设备构造图纸,还随身携带一本笔记本,机械故障是怎么出现、怎么修理的,他都详细做好记录,准确掌握岸桥各机构的性能参数。日积月累,他掌握了不少技术窍门。因此,当设备出现故障时,杜晓阳总能快速排查出原因,配合维修人员解决故障问题。
作为一名高技能带头人,杜晓阳实现了从操作型工人到知识型工人的转变。
同时,杜晓阳坚持“一个驾驶室一个阵地”的理念,通过在班组设立“龙虎榜”比学赶超平台,引导青年员工学技术、赶先进。在日常工作中,他将自己所掌握的操作技术、操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职工。在工作之余,他带领青年职工一起探讨设备、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师父。他常说,安全前提下的效率才是真正的高效。”作为杜晓阳一手带出来的徒弟,岸桥司机苏文杰告诉记者,平时幽默风趣的杜晓阳一进入工作状态就全神贯注,从不马虎,传授起技能来更是毫无保留。
在杜晓阳的带动下,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青年职工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近两年来,该公司超过450名技能人才参加各级职业技能竞赛,其中140人在竞赛中获奖。随着职业技能竞赛常态化、正规化,该公司培养了越来越多的行家里手、劳模工匠,装卸作业效率、经营效益均得到显著提高。
“北港工匠”“广西技术能手”“广西工匠”……这些荣誉见证了杜晓阳深耕的每一步脚印,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我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北部湾港早日实现千万标箱大港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见证我们港口事业的蓬勃发展。”杜晓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