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韦勇敏:以匠心“轧”出中国高端制造脊梁
来源:桂工网    作者:刘甲平    发表时间:2025-07-29 18:22:57
摘要:韦勇敏,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热轧制造中心副经理。

韦勇敏

韦勇敏正在检测产品质量

韦勇敏(右)与同事一起了解生产情况

  记者 刘甲平

  人物核心提示:韦勇敏,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热轧制造中心副经理。他组建铝合金轧制技术团队,攻克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装备的铝合金新材料研制和生产操作难题。他先后参与了6项省市级项目的新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及攻关,获国家专利2项,发表论文1篇;参与研制的“半导体设备用6N61SP铝合金”获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大奖;发明的“超宽幅铝合金厚板轧制操作技术方法”每年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5000余万元。

  工匠心声: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想要脱颖而出,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

  “韦大师,快到现场支援我们一下,今天设备不知道出什么问题了,一直显示操作异常。”一名职工向韦勇敏求助。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的热轧制造中心,韦勇敏一直是职工们最信赖的操作“大神”。在操作时遇到问题,只要韦勇敏出手,基本就能迎刃而解。

  虽然早已不在一线岗位工作,但是只要有时间,韦勇敏都会到现场和职工们进行技术探讨,并进行操作。从热轧生产线建设完毕到如今,韦勇敏已与操作设备共度了十几年光景,无论是显示屏上的任何指示,还是操作现场面临的突发问题,他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用其他职工的话说,韦勇敏已达到了“人机合一”的境界。

  经过韦勇敏的操作后,突发问题被顺利解决,之后他又就操作要点对职工们进行指导:“设备没有问题,你们平时还要多练习操作,只有做到熟能生巧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把青春“轧”进铝板里的逐梦人

  “这里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参观过的厂房,也是我一直成长奋斗的地方。”2012年,当韦勇敏站在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热轧生产线前时,他没有想到,此后十余载,将与热轧设备结下不解之缘,在金属轧制的“战场”上书写传奇。

  初入职场,韦勇敏就一头扎进了连轴转的设备安装调试中。“那时候全是英文界面,外国人讲的术语根本听不懂。”为了啃下设备说明书这块“硬骨头”,韦勇敏白天跟着外国工程师学操作,晚上抱着电子词典逐行翻译程序指令。厂房里40℃的高温下,他趴在轧辊旁观察金属流动轨迹,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

  在那些学徒岁月里,韦勇敏一直扎根一线,像一块海绵般汲取知识。他爬遍轧机的每一个角落,用笔记本记录下2000多个零部件的参数:轧制力传感器的精度、液压系统的油温阈值、辊缝调节的最小单位……这些枯燥的数据,在他眼中是解开轧制工艺的密码。

  在韦勇敏彻底把设备学懂弄通后,生产难题也开始“找上门”了。当时连续三个月,生产的铝板总是在轧制中出现边缘偏移,200多米长的板材一旦跑偏就只能报废。

  “外国工程师说这是设备设计缺陷,让我们将就着用。”但是倔强的韦勇敏不愿意将就。他带着团队在操作室吃住三天,从轧制速度、辊缝压力到温度曲线逐一排查,最终在黑板上画出了创新性的“三段式调整法”——通过微调轧辊倾斜角度,让金属流动重新平衡。当第一块完美的板材从生产线推出时,外国专家竖起了大拇指:“中国人,真厉害!”

  敢闯敢试 啃下技术“硬骨头”

  “做技术,就要敢闯敢试,越是难啃的骨头,越要咬碎它。”这是韦勇敏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5年,航空工业用7系铝合金板材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生产难题。为此,韦勇敏阅读大量书籍材料,同时与技术、设备、质量等团队扎根生产一线,夜以继日地跟踪生产、研究生产数据、大胆提出创新方案,最终通过优化轧制工艺和生产操作规范,成功轧制出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第一块航空用7系铝合金极厚板。此后,结合7系铝合金极厚板的生产经验,韦勇敏带领团队又创新轧制出2系超宽幅板材,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19年,面对着用于高端泛半导体刻蚀设备超宽幅铝合金厚板研发任务,韦勇敏带领团队勇敢接受挑战,没日没夜扎进各种生产参数材料和技术文件中,创新导入最优宽展、极限宽幅厚板高平整控制以及极限跑偏控制等轧制技术,形成了《一种超宽幅铝合金厚板轧制技术》操作法,成功研制出了4040mm超宽幅铝合金厚板,该项产品每年为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5000余万元。

  2023年,韦勇敏又带领工作室轧制技术团队参与研制半导体设备用6N61SP铝合金。他们从零开始,通过与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企业、科研院校紧密合作,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在经过数百次技术攻关、数十次工程验证和工艺优化之后,终于成功完成产品研制,产品性能指标可与进口铝合金媲美,部分性能指标超越进口铝合金。

  ……

  如今,韦勇敏已主导、参与185项新产品研发及6项省市级技术攻关项目,获得国家专利2项、省市级荣誉10余项,所在团队获得“南宁市工人先锋号”,结合实战经验主笔编制《金属轧制工》省级技能认证体系,以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匠心传承 锻造“热轧铁军”

  走进韦勇敏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两张特殊的“地图”:一张标注着全球高端铝合金板材的市场分布,另一张则是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近年来突破的技术难关。“我们这些年在铝合金制造上的确有了一些进步,但是铝合金产业要从‘制造’向‘智造’转变,关键是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韦勇敏说。

  为此,韦勇敏牵头成立南宁市级“韦勇敏创新工作室”,构建起“技术攻关+人才孵化+成果转化”的生态,编写了《粗轧机标准作业指导书》《粗轧机工序培训手册》等教材及《金属轧制》题库30余套,将复杂的轧制技术分解为58个标准化操作模块,打造青年技工的“成长宝典”;他独创的“三维实训法”——理论课堂打基础、虚拟仿真练操作、项目实战强技能,已成为企业人才培养的“标准课件”。在他的工作室里,“老带新”“师带徒”机制已经常态化运行。

  从一线工人到技术带头人,韦勇敏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他用13年的时间诠释了“工匠精神”的底色——不是天赋异禀的灵光乍现,而是把每个参数都当作刻度,把每次轧制都当成雕刻,在千度高温与万吨压力间,锻造出中国高端制造的脊梁。当新一批航空级板材下线时,他与工作室团队站在轧机旁,看着金属表面泛起的光泽,眼里闪烁着比铝锭更耀眼的光芒——那是劳动者的荣光,更是中国智造的希望。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