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朱明增:创新铸就智能电网
来源:桂工网    作者:毛艳姗    发表时间:2025-07-16 17:53:09
摘要:朱明增,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专责(三级领军专业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技师。

朱明增

朱明增在调度值班

朱明增在调试压板监测装置

记者 毛艳姗

  人物核心提示:朱明增,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专责(三级领军专业技术专家),高级工程师、技师。他主持完成38项创新项目;研制出国内首套OCS系统硬压板实时在线监测管理装置并转化推广应用,有效确保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研制出国内首个安全监督智能机器人并投入使用,每年为社会创造1200多万元经济效益。他获市级以上创新荣誉113项,国家专利、软件著作权78项,发表科技论文13篇。

  工匠心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心存热爱、肩负责任,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项任务,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亮与精彩。

  在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贺州供电局的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闪烁着密密麻麻的数据信号。朱明增站在屏幕前,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每一个变化。这位被称为“贺州电网最强大脑”的85后技术专家,用10年时间完成了从普通技术员到“广西工匠”的蜕变,更以38项创新成果改写了电网运维的传统模式。

  创新达人:用技术破解行业难题

  “研发安全帽监控系统是我入职后的第一个创新项目。”2015年夏天,刚入职的朱明增在变电站值班时,发现很多同事不戴安全帽作业,“万一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有物体从高空坠落,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至今,朱明增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

  “虽然最初没有获批,但我坚信这个方向是对的,也在我心中埋下了技术创新的种子。”初出茅庐的他提出的项目并没有获批,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研究。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朱明增坚持画板子、设计电路、写代码,经过上千次的程序调试,终于开发出了安全帽监控系统,如今这套系统已成为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屏障。

  这是朱明增走上漫长创新之路的一个开端。作为南方电网公司两届“南网创客”,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国内首套OCS系统硬压板实时在线监测管理装置,实现了人工巡检向智能监测的跨越;操作票智能监护系统将指令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以上,每年创造近百万元的经济效益;通道故障诊断技术将处理时间从90分钟缩短至1.5分钟,全年通道可用率提升到99.998%……

  “朱工的创新技术有个特点,那就是为了解决生产一线的痛点。”贺州供电局电力调度中心配网调度班班长莫梓樱这样评价道。确实,朱明增的38项创新成果无一不是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压板智能核对APP将原本需要2小时的核对工作缩短至5分钟;智能监盘系统自动完成异常处理,累计节省人工4000多小时……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效率,更守护着电网安全。

  这些数字背后,依赖的是朱明增独创的“123创新法”。“‘123创新法’即一平台、两慧眼、三颗心,以问题为导向构建技术平台,用专业眼界和现场洞察发现痛点,凭信心、恒心、匠心攻克难关。”朱明增解释道。

  匠心传承:培育新时代电力工匠

  走进“朱明增数字创新工作室”,墙上挂满的专利证书和荣誉奖状见证着这个团队的创新历程。但更让朱明增自豪的是另一组数字:为贺州电力行业培养36名创新能手,助推20人晋升技术技能专家,44人入选贺州市高层次人才……

  对于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朱明增有着自己的看法。“首先自己要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工作、融入生活;其次要成为工匠精神的领航人,引领青年人才都成长为自己心目中的工匠。”

  作为贺州工匠学院电力“特聘教授”,朱明增通过劳模讲堂、创新交流、青年夜校等形式,累计开展培训活动超百次,覆盖5000余人次。他创新推出的“创客进班组”“送金点子上门”等活动,让创新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在工作中,我们要会看、会想、会做。”在青年夜校的课堂上,朱明增常常向学生分享自己的“三字箴言”。“会看是发现问题的火眼金睛,会想是提出解决方案的足智多谋,会做是将想法落地的七十二般武艺。”如今,这套工作哲学已成为许多年轻职工成长的指南针。

  贺州供电局电力调度中心自动化班值班员何世潇这样描述他的导师:“生活中平易近人,工作中一丝不苟。他总能平衡好工作与生活,用积极态度感染团队。”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出了一批批既懂技术又具创新精神的电力新人。

  朱明增特别注重对县级公司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知行·联帮带”等形式,他带领团队与贺州三个县公司联合立项攻关课题6个,实现了县公司电力领域专家零的突破。“广西‘一张网’融合发展需要人才支撑,这也是我应该做的事。”朱明增坚定道。

  作为南网领军技术专家,朱明增也将持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劳模讲堂、创新交流、青年夜校培训等形式引领青年成才,为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添砖加瓦,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最强大脑”:科技护航经济发展

  在同事眼中,朱明增是当之无愧的贺州电网调度“最强大脑”。近万次诊断零差错的纪录背后,是他对每个细节的极致追求。2021年电力电量“双缺”期间,他提出的“人工智能+精益监控”模式,保障了贺州电力有序供应,助力贺州市GDP增速位居全区第一。

  “每一个异常信号都可能是事故的前兆。”朱明增这样强调自己的工作细节。在调度台上,他能从复杂的信号群中敏锐捕捉关键告警,快速诊断问题环节。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源于无数次的经验积累和技术钻研。

  朱明增的创新成果不仅在电力系统内发光发热,更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动能。近两年,他带领团队保障了京基智农、光伏发电等6个自治区级、市级重大项目按期送电,完成农网项目投产273项……朱明增切实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电力需要,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面对未来,朱明增已经有了清晰规划:在成果转化方面,力争将自主研发的《压板监测装置》《接地线在线监测装置》产品销售500万元以上,并完成《低压分布式光伏智能空开》上架前期准备工作;在“传帮带”方面,培养一名工作室创新骨干成为广西电网“创客”,培养4名创新能手。

  夜幕降临,贺州城区的灯火渐次亮起。在公司电力调度中心的大屏前,朱明增依然专注地监控着电网运行状态。那些跳动的数据、闪烁的信号,在他眼中都是守护光明的密码。从创新达人到工匠楷模,朱明增深刻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超越,用科技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