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华给铸件刷涂料

李国华检查产品制作情况
记者 刘甲平
人物核心提示:李国华,广西玉柴船电动力有限公司铸造工种技能大师、特级技师。他长期扎根铸造现场,一边工作一边编制作业规范,总结出“以砂治砂”的绝招绝活,还提炼了细长砂芯防浮芯变形等7项特殊操作技能,累计获得18项国家专利。他曾带领团队铸造12VC/16VC/20VC首台样机,其中一款机型入选国家“重点项目”序列。此外,由他带领团队生产的气缸体是玉柴YC6TD/YC6C柴油发动机500KW~600KW发电机组的关键零部件,该发电机组在2020年为“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工程建设和后续正常运作提供了充足的电源保障,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匠心声:当感到累的时候再多坚持一下,这样离成功就会更近一点。
把苦活累活用心做,就成了专家;把难活细活创新做,就成了赢家。从一线操作工成长为铸造大工匠,他突破重重难关,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他就是“广西工匠”李国华。
1、苦活累活用心做
1996年,从职业院校毕业后,李国华进入了玉柴集团从事铸造工作。
“我第一眼看到铸造车间的时候心都凉了,谁希望一辈子待在又脏又辛苦的地方工作?”李国华说。都说“始于颜值”,可是李国华对于铸造工作的印象分并不好。但是梦想又常常屈服于现实,铸造车间的工作环境再差,李国华也得咬牙接受。
“我当时被分配到铸造缸盖车间,里面主要是自动化生产线,其精密的仪器、繁琐的项目和大大小小的设备跟我在技校学过的大相径庭。”李国华回忆道。在班后和工间空余时间,时常能看到李国华拿着笔记本跟着师傅或者其他岗位员工学习。他特别留意师傅们的每一次操作,把听、看、问来的东西都记在本子上反复琢磨,甚至做梦都梦到自己在操作设备。慢慢地,李国华完全熟练后,开始对工作得心应手,自己独立解决了不少问题。他越来越有成就感,对铸造也不断喜欢起来。
有一次,李国华长时间在车间里钻研铸造工艺,汗水和液压油混着尘土糊了他一身,完全看不出他是谁。正巧妻子来到车间找他,扫视一圈不见丈夫身影,便对身旁早已认不出样貌的李国华问道:“师傅你好,我想找李国华。”听到这番询问,一旁的工友都哈哈大笑,李国华自己也忍俊不禁。
就这样,李国华一直在最苦、最累、最脏但又最重要的铸造岗位上默默坚守。他每天与砂子、涂料打交道,苦心磨炼,全心沉淀,练就了一身的本领。在此期间,他先后研究出“以砂治砂”砂芯紧固操作法、砂芯“无缝驳接”操作法、“泡沫排气”“悬空砂芯”固定法等多项绝技绝活,这些绝技绝活被广泛运用到各种铸件的生产制造中,为生产效率、铸件质量的提升及铸件成本的降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对铸造工作时刻保持的激昂斗志,也让他一举夺得“广西铸造技能大赛第一名”“第四届全国铸造行业技能竞赛第十四名”等佳绩,从一线操作工成长为中国铸造大工匠。
2、难活细活创新做
2014年,由于技能拔尖,业绩出众,李国华获得前往德国铸造材料研究所培训的机会。“工业强国非常注重创新理念,那一次的经历让我了解到,越是困难越要创新,有创新才能进步。”李国华说。
学成回到岗位后,李国华运用精细化对比试验的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合玉柴的自硬型呋喃树脂造型作业工艺,新砂树脂加入量从1.5%下降至1.1%,回收砂树脂加入量从1.4%下降至0.85%,这项新工艺成功应用于玉柴当时第一条自硬呋喃树脂造型工艺生产线的建设,保证了玉柴“V”型20缸大型铸件的成功投产,为后来各大型铸件的制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大幅缩短了玉柴铸造工艺水平与国际先进铸造企业水平的差距。
此后,李国华与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展智能化项目,带领团队铸造12VC/16VC/20VC首台样机,一款机型入选国家“重点项目”序列。他又按德国M公司标准,成功铸造12V/16/20V气缸体毛坯样机,获得德国公司合格认证,拓宽了国际商业合作业务,为玉柴船电动力业务成为国内船电动力行业标杆企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李国华勇于挑战全新技术领域,最终成为玉柴首位掌握消失模实型铸造技术带头人。
2022年,为了挖掘铸造车间设备产能,玉柴拓展了机床件、模具件等铸件业务。这是玉柴首次进入消失模实型铸造技术领域,既没有技术储备,也没有经验借鉴。但是从接到图纸到交付铸件只有25天时间。李国华没有被困难吓倒,他通过网购书籍学习原理,对标同行学习经验,开展验证校对工艺参数预判值,编制了5份玉柴消失模实型铸造标准用书,并采用快速更新迭代的方法,及时提炼总结。从3月份制造出首件样件起到2022年11月,李国华带领团队已累计生产400吨铸件。
为了实现转型升级,玉柴研发的新产品采用无模快速制造技术,铸造新品的重量从21.5公斤增加到4300公斤,新产品种类多达23种。没有现成的作业标准,李国华就一边工作一边编制作业规范,除了总结“以砂治砂”绝招绝活外,还提炼了细长砂芯防浮芯变形等7项特殊操作技能,累计获得18项国家专利。
3、收徒授艺 传承匠心
如今,李国华依旧奔走在玉柴新品开发的繁忙工作中。工作之余,他还把自己的特长和丰富的操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和徒弟们。
“我们玉柴集团有一个由‘技师协会’和‘科学技术协会’组成的‘双师’协会,这个协会的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完成企业的老带新、师带徒工作。”李国华说,他的一身技能虽然凝结了自己多年的汗水,但归根结底还是老一代师傅们的无私传授和企业的积极培养,因此他才能有今天的成就。所以,他也和协会的前辈一样,不断地将自己的技术技能传承下去,为企业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
李国华充分用好自己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铸造员工培训基地、铸造工种手工造型实训基地等有利资源,为工人设点开班,收徒授艺。他把自己和优秀员工的操作经验总结提炼为培训资料,用于培训员工提升操作技能,撰写成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5本,开发培训课件12门,所带的徒弟有6人已成长为铸造技师,有12人取得高级工资格,有7人已走上班组长岗位,成为铸造生产线上的技能骨干、排头兵。他的工作室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包括3名中国铸造大工匠、3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广西技术能手,5人进入国家级技能比赛前1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