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刘登:维修“尖兵”的成长之路
来源:桂工网    作者:陈梦君    发表时间:2023-11-06 18:04:26
摘要:刘登,广西真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部维修电工、高级技师,长期扎根维修工作一线。



工作中的刘登

同事向刘登(右)请教问题

刘登(左一)在指导同事修理机器

记者 陈梦君

  人物核心提示:刘登,广西真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设备部维修电工、高级技师,长期扎根维修工作一线。他始终秉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突破自我,从一名普通电工逐渐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工程师。

  工匠心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他,自工作以来初心不改,面对繁琐而枯燥的维修工作,坚守岗位、永不懈怠;他,勇担使命,始终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无怨无悔,用青春和汗水谱写着属于他的精彩人生。他就是广西中烟真龙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电气设备“疑难杂症”的终结者刘登。

  1、刻苦钻研 练就“手到病除”真本事

  小时候,刘登曾经给从事维修工作的父亲打下手,那时,维修成功的喜悦在他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兴趣的种子。长大后,刘登进入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维修电工专业。求学期间,他已经展现了出色的电气维修技术,在第二届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广西第二名、全国第五名的好成绩。

  2008年,刘登把儿时的兴趣真正地变成了长大后的职业,他如愿成为真龙实业公司的一名电气维修工。在很多人眼中,维修工作是繁琐的、单调的,还经常要面对恶劣的维修环境和层出不穷的技术难题。但因为喜欢钻研技术,刘登却觉得这份工作充满了乐趣。“我喜欢这份工作,所以我每天都充满激情,而且搞技术的人,对技术多少都有些情怀,一心想把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那一刻,我非常有成就感。”刘登告诉记者。

  作为生产设备部的一员,这意味着刘登需要充分熟悉厂里各个车间的生产设备。“我们需要了解设备运用了哪些技术,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就要去找相关的资料了解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刘登说。

  在休息的间隙,班组的角落里总能看到刘登的身影,他总是静静地看书或者做些小实验,思索着技术难题该怎样解决。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很多实验需要等到大家下班后设备停了才能真正上机实验,所以加班成为刘登的常态。

  刘登的刻苦和钻研,让他成为同事眼中的“技术狂人”。从业15年来,只要是设备上出现了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大家都会向刘登求助,而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有时候为了找到引发故障的问题所在,他常常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里一蹲就是一整天,甚至连续几天都一心扑在设备上。他的手机常年保持着24小时开机的状态,半夜三四点被叫回厂里解决问题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2022年,水松纸车间印刷工序操作人员反映,印刷机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多静电,操作人员靠近或触碰到都会被静电刺痛,而且,水松纸印刷作业现场油墨中含有大量酒精,一旦静电累积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引发酒精起火,后果不堪设想。对此,刘登提出采用离子棒同时配备高压电发生器来解决静电问题。通过多次调试,刘登成功将印刷机静电检测值从22kv降到3.1kv,有效地保护了操作人员,消除了安全隐患。

  相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每当生产设备出现故障时,刘登总能结合他一身的本领,提出别具一格的解决方案。维修班的同事不禁打趣:“设备遇到有问题找他准能‘药到病除’。”

  2、攻坚克难 闯出主动创新新天地

  事实上,刘登并不满足于被动地攻克难题,而是不断地超越自我、深入研究、自主改造设备。

  时间拨回到2018年,当时,动力维修班除了负责车间生产设备的维修工作外,还肩负着维护公司配电房及中央压缩气站正常运行的重要职责。配电房和中央气站就像是公司生产系统的心脏,一旦发生故障而未能及时处理,就会影响到车间的正常生产运作。但由于人手不足,又无法抽调人员长期驻守,因此,为了加强对配电房和中央气站的管理,公司只能安排维修工加强巡逻,但这种方法始终治标不治本。因此,刘登迫切想要解决这一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刘登主动提出带领团队设计一套云端控制系统,目标是实现对配电房及中央气站的实时监测及故障报警,从而节省人力、提高效率。

  面对这一完全没有接触过的课题,刘登主动查阅资料,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充电学习。随着学习的深入,云端控制系统方案的模型在他的大脑中逐渐清晰起来。他决定参考借鉴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的模式,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等,将有关的设施进行高效集成,再利用通信技术统一整理、收集数据并上传云端服务器,同时通过手机网络APP访问云端服务器对设备进行控制,最终实现掌上一触可及。

  据了解,能实现相同需求的云端报警控制系统如果完全从市场购买引进,价格高达90万元,而刘登带领的技术团队自主设计出这套云端控制系统,具备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仅花费了极少的配件采购费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研发这一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公司团队的技术水平。

  除了云端控制系统外,他还先后设计改造了复卷机卷径自动检测装置、分切机张力控制系统等,这些技术成果,既有对原有设备的升级改造,也有自己独立的技术发明及创新,有的能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有的能提高设备稳定性及产品合格率,但无一例外,这些成果都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倾囊相授 助力公司青年成长成才

  刘登在多年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在正式带徒弟的第一天,他倾囊相授,将所有记录着自己多年工作心得的笔记本拿出来交给徒弟,为年轻人搭建成长云梯。刘登希望,他们不仅能够将技能继承下去,更能将爱岗敬业的思想保持下去。

  “师傅兢兢业业、刻苦钻研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们。我觉得想要干好这份工作,要仔细,更要专注。”刘登的徒弟姚德标说。参加工作以来,在刘登的悉心指导下,姚德标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成长,从职场“小白”逐渐成长为一名维修专业技术人员。

  15年来,刘登带领技术团队不断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也收获了一项又一项的成果——《一种瓦楞纸板生产线自动对齐装置》《一种电子轴烫金机的卷径测量系统》等2个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烘箱超温保护系统》等15个项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空压站云端控制系统》等4个项目荣获广西优秀质量管理小组(QC);累计52项技术改造与创新项目获公司“小改小革”技术创新奖。

  “未来,我只想扎根岗位,能多做就尽量多做一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公司的年轻人成长成才,成为助力企业、社会、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刘登说。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