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东县总工会用心把握“一个抓手”、强化“两项服务”、落实“三关爱”——“123工作法”提升暖“新”服务温度
来源:桂工网
作者:农晨迪 农靖 农金想
发表时间:2025-07-14 18:24:39
摘要:“小哥食堂”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好去处,是近年来田东县总工会积极开展新就业形态领域探索实践工作,创新实施“123工作法”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
“以前在用餐高峰期,我们骑手都是在送餐的路上,顾不上吃饭。现在有了‘小哥食堂’,能够错峰用餐,价格又便宜,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夏日炎热的午后,已经过了忙碌的高峰时段,田东县的外卖骑手老何踏入该县采油厂小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小哥食堂”,享受着特价午餐。此时,店内已经聚集了和他一样的骑手以及网约车司机、环卫工人,大家在用餐的同时,食堂里空调带来的一丝清凉让人感到惬意。
据悉,这家“小哥食堂”自今年5月揭牌以来,主要提供早、中、晚餐和夜宵,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以通过相关APP客户端领取优惠券,就能获得支付满减优惠。记者看到,“小哥食堂”内还设有休息区域,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临时休息、饮水补给、免费WiFi、手机充电等延伸服务。
在田东县,这样的“小哥食堂”不止一家。“考虑到外卖骑手、快递员等职业具有高强度、高流动性特点,我们与县里37家餐饮、理发店、便捷超市等不同类别的企业、商户开展联建共建,共同打造完善‘小哥食堂’,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就近解决温饱。”田东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农绿霞介绍说。
“小哥食堂”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好去处,是近年来田东县总工会积极开展新就业形态领域探索实践工作,创新实施“123工作法”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
“‘123工作法’就是把握好‘一个抓手’、强化‘两项服务’、落实‘三关爱’。其中,‘一个抓手’是以蹲点工作为抓手,以情感投入为突破口,努力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办实事好事。”田东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梁武德解释说。早在2023年,田东县总工会就以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为抓手,组织了一个蹲点联系工作组,深入工会组建难点多、工会工作比较薄弱、劳动关系情况比较复杂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和县级以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开展蹲点工作。
“在田东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蹲点调研时,我们与网约车司机促膝谈心,了解到网约车大多是新能源车,司机们在充电休息期间,期望有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参与蹲点工作的田东县总工会工作人员廖景燕回忆说。
3个月的时间里,田东县总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组共深入10多家新就业形态企业,走访80多名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有“烟火味”“人情味”“接地气”的蹲点工作,能有效掌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具体情况,拉近了工会干部和他们的距离,也为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难题打下了基础。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部分新就业形态企业对工会组建工作认识不足,一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长期以来缺乏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渠道。”农绿霞说。于是,田东县总工会通过从强化“两项服务”,即强化建会维权和服务阵地建设,在宣传动员新就业形态工会组建工作的同时,协调劳动保障维权服务工作同步跟进,加大资金支持基层工会建设“职工之家”服务阵地。同时,田东县总工会积极回应网约车司机群体的诉求,在该县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建一个工会驿站,并升级打造为“三星级”服务站点,为网约车司机群体解决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截至目前,该县共组建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28家,1636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了工会“大家庭”。“感谢工会为我们做的一切。”网约车司机王师傅表示。
此外,田东县总工会把落实“三关爱”作为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的具体措施来抓,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
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关爱资金,解决了部分新就业形态企业建会经费不足的困难,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的积极性;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为外卖配送员、快递小哥和网约车司机进行培训,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四季送”品牌活动在资金和名额分配上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倾斜,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和安居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123工作法’是我们在推进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具体措施,但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关系多样化的形势下,必须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工作方法。”谈及今后工作,梁武德表示,该县总工会还将与时俱进,要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通过细致工作不断增强新业态劳动者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据悉,这家“小哥食堂”自今年5月揭牌以来,主要提供早、中、晚餐和夜宵,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可以通过相关APP客户端领取优惠券,就能获得支付满减优惠。记者看到,“小哥食堂”内还设有休息区域,能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临时休息、饮水补给、免费WiFi、手机充电等延伸服务。
在田东县,这样的“小哥食堂”不止一家。“考虑到外卖骑手、快递员等职业具有高强度、高流动性特点,我们与县里37家餐饮、理发店、便捷超市等不同类别的企业、商户开展联建共建,共同打造完善‘小哥食堂’,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能就近解决温饱。”田东县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农绿霞介绍说。
“小哥食堂”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好去处,是近年来田东县总工会积极开展新就业形态领域探索实践工作,创新实施“123工作法”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走深走实的生动写照。
“‘123工作法’就是把握好‘一个抓手’、强化‘两项服务’、落实‘三关爱’。其中,‘一个抓手’是以蹲点工作为抓手,以情感投入为突破口,努力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办实事好事。”田东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梁武德解释说。早在2023年,田东县总工会就以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为抓手,组织了一个蹲点联系工作组,深入工会组建难点多、工会工作比较薄弱、劳动关系情况比较复杂的乡镇(街道)、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会和县级以下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开展蹲点工作。
“在田东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蹲点调研时,我们与网约车司机促膝谈心,了解到网约车大多是新能源车,司机们在充电休息期间,期望有一个舒适的休息场所。”参与蹲点工作的田东县总工会工作人员廖景燕回忆说。
3个月的时间里,田东县总工会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工作组共深入10多家新就业形态企业,走访80多名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有“烟火味”“人情味”“接地气”的蹲点工作,能有效掌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具体情况,拉近了工会干部和他们的距离,也为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难题打下了基础。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部分新就业形态企业对工会组建工作认识不足,一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长期以来缺乏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渠道。”农绿霞说。于是,田东县总工会通过从强化“两项服务”,即强化建会维权和服务阵地建设,在宣传动员新就业形态工会组建工作的同时,协调劳动保障维权服务工作同步跟进,加大资金支持基层工会建设“职工之家”服务阵地。同时,田东县总工会积极回应网约车司机群体的诉求,在该县万顺叫车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新建一个工会驿站,并升级打造为“三星级”服务站点,为网约车司机群体解决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截至目前,该县共组建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28家,1636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了工会“大家庭”。“感谢工会为我们做的一切。”网约车司机王师傅表示。
此外,田东县总工会把落实“三关爱”作为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的具体措施来抓,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
设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关爱资金,解决了部分新就业形态企业建会经费不足的困难,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的积极性;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交通安全教育培训,为外卖配送员、快递小哥和网约车司机进行培训,提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们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和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四季送”品牌活动在资金和名额分配上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倾斜,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解决就业、就学、就医和安居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123工作法’是我们在推进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一个具体措施,但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劳动关系多样化的形势下,必须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工作方法。”谈及今后工作,梁武德表示,该县总工会还将与时俱进,要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通过细致工作不断增强新业态劳动者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