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低空经济“飞起来” 普通人如何从中分一杯羹?
来源:上海工运    作者:梁嘉蕾    发表时间:2025-05-12 19:28:08
摘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继2024年后,低空经济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继2024年后,低空经济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之火热,令人瞩目。过去的一年被称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无人机操控员人才缺口百万”词条频频冲上热搜,万亿元级“蓝海”的大好前景下,普通人如何从中分一杯羹?

  入门:一张执照飞向高薪

  “低空经济这么火热,普通人怎么才能从中赚到钱?”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了AI。

  “无人机飞手”是它给出的第一个答案,AI将其称为低空经济“核心工种”,对岗位的描述是“刚需与高薪并存”。

  确实如此,在招聘软件上搜索“低空经济”,出现的岗位有“无人机飞手”“无人机教员”“无人机培训课销售”等,其中,飞手占据了90%以上的岗位。

  梳理这些岗位的任职要求,不难发现:相比学历,企业明显更关注应聘者的技能,“掌握无人机执照”几乎被写在每一份飞手的岗位要求中。此外,“适应出差”“对无人机组装维修都有一定了解”“能够适应全国各地户外作业”“有机动车驾驶证和自己可用的SUV车辆”等细节也在不同的岗位里有所体现。

  这些岗位的月薪收入分布在7000元至15000元之间,经验丰富、执高级教员证的飞手可获得更高的待遇。同时,兼职也是招募飞手的常见模式,往往以项目结算,每个项目的报价根据规模各不相同。

  当一名想要在低空经济谋求机会的普通求职者走到这儿,似乎一张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是入行的唯一门槛与密码。AI也是这么建议的:“成为无人机飞手需要获得相关执照和证书,选择适合的执照,参加培训和考试”。

  培训:市场鱼龙混杂难辨真假

  持有执照是国家政策的要求,2024年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后,操作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必须取得操控员执照,而各类协会及企业颁发的证书作用各异,应用于不同领域。如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颁发的AOPA证书,主要应用于商业活动;中国航空运动协会颁发的ASFC证书,通常在无人机体育竞赛、表演、训练时使用;由大疆慧飞无人机培训中心和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共同颁发的UTC证书,则局限于大疆无人机的操作使用。

  在招聘软件上,最为常见的执照要求为CAAC,这是一张由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民用无人机操作证书,也是当前含金量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驾驶执照,是目前越来越多从业者和企业进入无人机市场的必备资质。

  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到以上信息难度不大,但当记者搜索“无人机考证”“飞手培训”等关键词后,涌现了大量的信息,各种机构、博主的推荐视频层出不穷,真假难辨。记者咨询了几家上海本土的无人机培训机构,基地大多位于临港、宝山、金山等郊区,学习周期在20-25天左右,包含室外训练、室内训练,往往分为脱产班、周末班、VIP班等不同类型。无论是哪张证书的培训,它们都价格不菲,记者在比对多家机构后发现,课程基本在7800元起步。

  记者咨询业内人士,他们提醒,在选择无人机培训机构时,考生可以先登录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UOM),查询当地具有运营资质的机构名称,根据自己的考试需求、位置距离等信息来选择。最好选择办学时间长、教学经验足、培训设备完善的机构。

  上好课、考出证,并不意味着从此畅飞低空经济,“缺口百万、月薪过万、飞手求职没活干”的现象屡见不鲜。现今企业对于无人机飞手的最大诉求就是“经验”二字,但大多数求职者都是刚拿到执照的新手,且出差是许多飞手工作的必备项,电力巡检、外景航拍这类工作环境往往复杂艰苦,执照每两年需要进行一次审证,如果两年内没有找到工作、飞不满100小时,还要再次进行训练和考试,才能保证执照有效……种种条件限制下,新飞手的就业被困住。

  扩展:青少年竞技上演天空“狂飙”

  无人机操控仅是低空经济大蛋糕中的一小块。一架架无人机、一台台直升飞机正在深度渗透农业植保、应急救灾、文旅观光等领域。同时,无人机也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成为兴趣爱好发展的新方向,青少年无人机竞技比赛迅速崛起。目前,中国无人机竞速运动已成为国际航联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正式体育项目,并被列入2025年全运会和世界运动会的正式竞技项目。

  “无人机竞速被称为‘空中F1’,核心在于速度与操控的极致结合。目前顶尖穿越机时速可达540公里,远超传统赛车。”ROC Special无人机训练基地主理人路晓聪告诉记者,正是出于对航模和无人机的热爱以及对市场潜力的敏锐洞察,他与合伙人杨灵在2023年创立了该基地,专注于无人机青少年竞速,致力于培养孩子们对无人机的兴趣。

  “低空经济涵盖范围极广,而竞技体育是青少年接触该行业的最佳入口。”杨灵说,实际上,参与无人机运动需要理解飞行原理、材料力学等知识,这不仅为孩子们未来从事研发、国防应用等奠定了基础,还使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在无人机上得到了实际应用。

  尽管前景广阔,但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无人机培训成本高昂,顶尖选手每年支出可达数十万元。由于竞技比赛以高速为特点,高速碰撞导致的机体损毁屡见不鲜,设备损耗、差旅费用等负担对青少年参与构成了不小的压力。此外,政策扶持尚未完全落地,多数俱乐部仍处于“为爱发电”的阶段。

  不过,行业增速已远超预期。全国无人机教练员年培训量与日俱增,深圳、浙江等地已形成包括配件生产、赛事运营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杨灵乐观预测:“我们相信,未来两年,随着地方政策的细化、升学通道的打通,无人机竞技将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成为推动低空经济增长的引擎。”

  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无人机相关专业,根据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到的数据,2023年全国无人机相关专业布点数为465个,2018年该数据为158个,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无人机测绘技术专业等专业在各地高校吸纳了一批批飞手,他们亦是低空经济的未来。

  (来源:《上海工运》)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