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市平桂区推动能级工资集体合同签订——
让技能工人拥有好“薪”情
桂工网见习记者 吴显烨 通讯员 毛微微
“我们的技能工资制度执行已经有几年了,每个技能等级的工资差距都不大,对大家的技能提升和取证的积极性有一定影响,公司能否对技能人员工资进行上调。”近日,在第三轮能级工资集体协商会议中,贺州市平桂电力售电有限公司的职工方代表率先提出技能岗位工资激励方面的建议。倾听职工代表的意见后,企业行政方经过短暂的商讨,立即给出同意的答复:“公司正在开展‘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工作,拟在明年执行。”
良好有效的沟通为接下来的协商开了一个好头,双方就职称、技能的具体奖补内容和标准,创新创造类成果奖励、荣誉类专项奖励办法进行了深入磋商并达成一致意见,顺利签订了平桂区首份能级工资集体合同。
“能级工资制”是企业根据岗位评价因素、员工能力级别和工作绩效考核确认工资标准,按考核结果晋升的工资制度。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就是先谈技术、后谈工资,职工方代表和企业方代表围绕技能提升、技术提级、荣誉奖励、创新奖励等议题进行协商。将职工技能等级与薪酬挂钩、薪酬待遇与获得荣誉激励配套,突出多劳多得、技高多得、贡献大者多得,体现以技提薪、以技留人的导向,引导职工主动学习、提升技能,助推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近年来,贺州市平桂区总工会以构建新时代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通过能级工资集体协商,逐步建立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促进企业内部分配进一步向一线职工、技术工人倾斜,实现职工收入,企业营收双提高的目标,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
“在集体工资协商的基础上开展能级工资专项协商,对平桂区来说是一项新的尝试。”平桂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陈蔚表示,为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平桂区总工会结合“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成立工作组,分别到各乡镇(街道)总工会(工会联合会),行业(系统)、园区工会开展摸底调查,认真倾听职工诉求,广泛收集意见建议。
通过梳理分析,平桂区总工会发现,目前平桂区职工的收入普遍以工资收入及按劳分配模式为主,技术技能提升、学历提高等要素对收入的影响不大,没有建立起以技能价值为导向的工资收入分配方式。
“职工不了解能级工资构成不敢谈、企业担心增加成本不愿谈成了能级工资集体合同协商工作中最大的‘拦路虎’。”平桂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杨毅说道。对此,平桂区总工会一方面加大宣传,通过印制宣传册,集中培训、积极推广先进地区和示范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高企业和职工对于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及时发布指导意见,制作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合同范本,进一步规范“职工代表大会选代表——工资集体协商会议商内容——职企双方签定协议”的工作流程,为职工和企业开展能级工资协商提供参照。
本着试点先行的原则,平桂区总工会在充分征求平桂区劳动关系三方意见的基础上,牵头印发了《平桂区关于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的通知》,共同选取工会组织作用发挥明显、企业民主管理和职工民主参与基础较为扎实、集体协商工资合同制度落实到位的贺州市平桂电力售电有限公司作为试点,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平桂区首份能级工资集体合同签订后,平桂电力售电有限公司成为了平桂能级工资的协商样板。
绿色高端碳酸钙产业是平桂区重点行业,平桂区总工会在进行能级工资集体合同探索试点的同时,聚焦重点行业产业,在广西利升石业有限公司进行“产改”试点工作,推行“创新发展产学研计划”,建立了一套充分激励职工技术创新热情的制度。
“在公司的支持下,我以半脱产的形式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在读期间的学杂费、教材费、交通费、差旅费全额由公司承担,同时工资及福利待遇照常发放。”该公司研发部负责人罗阳林成为计划的受益人之一。在罗阳林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带领下,公司组织申请国家专利65项,搭建省级研究平台两个,申报通过了一系列国家级奖项及自治区级奖项。该公司还启动“员工股权激励计划”,13名产业工人获得公司66.5万份股权。职工与公司之间形成了“共识、共担、共创、共享”,互利互惠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能级工资集体合同签订推进更顺利,平桂区总工会还把能级工资集体合同签订落实情况作为“和谐同行”企业创建的优先考量依据之一。在今年平桂区计划推荐的“和谐同行”企业中,已签订或计划签订能级工资集体合同的企业占申报企业的2/3。
“我们将根据各类企业、行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特点,采取‘一企一策’、分类指导的方式,持续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工作,让更多职工享受到‘产改’红利。”陈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