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梁浩:“医教”并重的坚定践行者
来源:桂工网    作者:付婷    发表时间:2025-09-10 18:53:01
摘要:今年4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梁浩,因在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上的突出贡献,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到现场接受表彰。

梁浩

梁浩生活照
 
  今年4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广西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梁浩,因在科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上的突出贡献,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到现场接受表彰。这次国家级表彰,是对他扎根南疆、以“医”护民、以“教”育才“医教并重”实践的肯定。他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西模范教师等荣誉。

  科研攻坚护安康:以“医”为盾筑牢生命防线  

  “科研必须顶天立地。顶天,要瞄准世界前沿;立地,要扎根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这是梁浩的科研信念。2006年,为学习前沿技术,他远赴美国深造,一年后怀揣报国初心毅然回国,将目光聚焦广西艾滋病防控这一难题。

  回国后,梁浩带领团队开启“连轴转”模式:白天,他带队深入乡镇卫生院、偏远村落,足迹遍布广西多市县,只为精准收集流行病学数据。

  夜晚,他在实验室反复调试实验参数、优化检测方法,在无数次失败中摸索突破。最终,团队成功研发出快速精准、低成本的HIV早期检测技术,让更多感染者能尽早发现病情、及时接受治疗。此外,他创新提出的包皮环切术预防艾滋病理论与推广体系,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采纳,在中越边境广泛推广,为全球艾滋病防控贡献中国智慧。

  截至目前,梁浩已主持16项国家级项目,发表论文330余篇,申请专利近30项,主编多部专著教材,斩获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这些沉甸甸的成果,正是他用医学科研为南疆人民健康筑起坚固防线的生动注脚。

  学科建设筑高地:为“医教”融合夯实根基

  梁浩认为,医学科研突破和人才培育,离不开好的学科平台。“生物医学工程是架设在生命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金桥,医工结合势在必行!”在学校战略研讨会上,他明确了学科建设方向:立足广西,辐射东盟,服务国家医疗需求和大健康产业,整合多学科力量,建特色生物医学工程学科。

  为实现这个目标,梁浩全力投入学科建设:争取资源、引进海内外人才、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搭建科研平台,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在他的推动下,广西首家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广西唯一校级大型标准化生物样本库、广西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器官和器官芯片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相继建成,为医工交叉学科发展筑牢根基。同时,他大力推进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实验技术、智能医学工程等新专业建设,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构建贯通本硕博的“医工交叉”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牵头打造六届“中国(广西)—东盟/泛北部湾生物医学工程论坛”,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参会,搭起中国与东盟医工科技合作的权威平台。

  如今,广西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入选广西一流学科,学校还获批西南民族地区唯一的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成功跻身全国有该博士点的8所医学院校之列。

  立德树人育英才:以“教”为炬传承医者初心

  “真正的师者,当以学生超越自己为荣。”作为广西首批模范教师,梁浩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做科研的同时,把很多精力放在人才培育上,用“教”传承医者使命,扛起“医教并重”的责任。

  在学生眼里,梁浩既是严导师,也是贴心“大家长”:从科研项目设计到人生规划建议,他都尽心指导。为给学生创造好的成长环境,他引进9名广西海外高层次人才,注入国际化视野;还重视本土人才培养,通过“传帮带”,培养出8名广西优秀专家等高层次人才,20人次入选广西杰出青年等人才计划。其中,学生蒋俊俊的成长轨迹,正是梁浩育人成果的生动缩影。在他的指导下,蒋俊俊快速成长为“广西八桂学者”,破格晋升为广西医科大学最年轻二级教授,还以学校最年轻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梁老师不仅授业解惑,更教我做人格局”,蒋俊俊的话,道出了众多学子的心声。

  此外,梁浩还把科研里的劳模精神、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教育,通过“劳模工匠进学校”“劳模大讲堂”,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创新意识。他常跟学生说:“医学研究者的价值,不在论文专利多少,而在为脚下土地解决多少实际问题”,这既是他的实践总结,也是对学生的期许。

  近五年来,梁浩团队已有近20名青年教师晋升高级职称,所培养的近150名硕士、博士成长为行业栋梁,在科技创新和疾病防治前沿勇攀高峰。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