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丁丁:一针一线缝制产教融合新图景
来源:桂工网
作者:毛艳姗
发表时间:2025-09-05 17:15:57
摘要:从三尺讲台到产业一线,从广西乡村到国际舞台,吴丁丁以一根银针串起多元领域,在纺织产业的经纬间绣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鲜活注脚。


吴丁丁记得,第14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前夕,考虑到大赛从6月延期到8月,时间紧任务重,她果断放弃暑假休息时间,把授课日程表重新填满,与学员们一起奋战。
备赛期间,吴丁丁既是专业导师,也是心理辅导员。每天训练结束后,她都会单独和学生交流。“今天是不是压力太大了?跟老师说说。”“别担心,这个技术难点我们再研究一下。”……这些看似平常的对话,成了学生们坚持下来的重要支撑。
在那个夏天,吴丁丁带领学生代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最终荣获服装设计与工艺赛项全国二等奖,实现了广西高职服装专业的历史性突破。
据了解,类似的教学和参赛场景,在吴丁丁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并不少见。2012年,吴丁丁步入职业教育领域以来,她便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育人哲学贯彻到课堂中,让技能大赛的标准融入日常教学,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扎根在每道缝线之中。
吴丁丁的付出远不止于校园。近年来,随着广西纺织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吴丁丁的工作室先后承担起国家级、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自治区级“福绵裁缝”劳务品牌专家工作室的建设任务。
为助力就业创业,吴丁丁长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为农民工进行缝纫工技能培训。为满足产业工人技能需求,她牵头编写了《服装缝纫基础》教材,建设“缝纫工”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组织开展广西首期缝纫工培训与等级认定。
王志丽是福绵区一名普通的牛仔裤缝纫工。初来培训时,她眼里只有每天的培训补贴。虽然王志丽有十几年的缝纫经验,但她对服装制版、缝制标准一无所知,第一次摸制版尺时,连90度直角都画不直。
“吴老师从来没笑话我。”王志丽回忆道,“她总说,经验就是财富,现在只是需要给财富找个合适的包装。”在吴丁丁的耐心指导下,王志丽在第一期“福绵裁缝”专项赛中捧回一等奖。
2024年,王志丽以第一届广西乡村振兴技能大赛暨第八届广西农民工技能大赛“缝纫工”项目金奖得主的身份,获得了缝纫工一级/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接过证书的那一刻,她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划过证书上的烫金字体,泪水忍不住落下:“从来没想过,我一个缝牛仔裤的女工,也能成为高级技师。”
在福绵区,像王志丽这样的故事不止一个。陈静、李浩瀚、庞东媚等一批牛仔裤缝纫工从吴丁丁的培训班走出,在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如今,他们已成为当地服装企业的技术骨干,他们的每一道走线、每一次版型校准,都在为当地服装产业的品质升级注入硬核力量。
吴丁丁的足迹还不止于此。武鸣的壮族织锦村落、梧州的西江沿岸作坊、百色的老区厂房、崇左的边境小镇、来宾的田间学堂……她将缝纫机的嗡鸣化作知识的音符,两年间累计培养缝纫工近20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吴丁丁的匠心还跨越了国界。作为缅甸国际交流技术人员培训班和中国—缅甸纺织服装现代工匠学院项目的核心培训师,她参与编写了《服装CAD制版》《服装综合实训》培训教材及课程培训方案。作为教育部缅甸鲁班工坊项目核心团队成员,她培训缅甸青年纺织服装技术工人3000人次,让学员达到中国职业技能等级鉴定标准,有效面向东盟输出中国高职教育标准。
“手艺没有国界,标准可以引领行业。”吴丁丁说这句话时,正在整理为缅甸学员准备的培训材料,“我们输出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整套质量体系和创新理念。”
从三尺讲台到产业一线,从广西乡村到国际舞台,吴丁丁以一根银针串起多元领域,在纺织产业的经纬间绣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鲜活注脚。如今,当她站在实训室里,看着学生们专注的神情,听着缝纫机规律的低鸣声,她知道,这些年轻人正在编织的,不仅是手中的面料,更是自己的未来、产业的未来,而她,甘愿做那个穿针引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