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在泥火交融中淬炼匠心
来源:桂工网
作者:梁俪莹
发表时间:2025-08-28 10:15:26
摘要:今年4月,广西钦州商贸学校教师张海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多年来,他以非遗传承者与职教引路人的双重身份,助力千年坭兴陶技艺在匠心传承与人才培育中焕发新生。

张海


张海工作照
童年结缘:泥土里萌发的非遗初心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摆弄泥土,将其捏制成各种形状,晾干后就成了泥塑。”谈及对坭兴陶的热爱,张海回忆起童年时光。正是这份对泥土的亲近,2011年,张海考入钦州学院(现北部湾大学),攻读现代陶艺与装饰雕塑设计专业。
彼时的张海已认识到,钦州坭兴陶乃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东泥”“西泥”的精确配比,到拉坯时“手随心动的塑形”,每一步手工技艺无不凝聚着智慧结晶。作为钦州本地人,将本土的瑰宝技艺学会、学精、学透,成了张海的坚定使命。
勤学苦练:十年磨砺成行家里手
大学期间,正值学校在泥料和设备方面逐步完善的阶段,这为张海提供了学习机会。“在闲暇时光,我常往返于校外的工作室与陶坊之间,跟着师傅们学习技艺。”从揉泥时把控湿度,到雕刻时练习线条,他在实操中学习坭兴陶技艺的精髓。
大学毕业后,张海成了一名中职老师。但他始终将勤学苦练和提高技能作为自身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他一边教学,一边精进技艺,无论工作多繁忙,都挤出时间向陶艺界的前辈请教。他坚持“学、思、践、悟”原则,力求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经过十年磨砺,他终于练就精湛技艺,成长为坭兴陶行业的行家里手。
守正创新:扛起非遗传承重任
钦州坭兴陶虽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底蕴,却面临从业人员短缺、高技能人才匮乏的困境。张海积极响应钦州市发展坭兴陶产业的决策部署,主动参与坭兴陶历史文化的发掘、抢救与弘扬。
近年来,张海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编写出版两部教材和一部学术专著,参与自治区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建设,获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同时,他积极参加作品展评和技能竞赛,斩获众多奖项,提升了坭兴陶制品的影响力与社会声誉。其中,《鼓声之美》《鼓声之韵》分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银奖,《离骚经—赏瓶》获中国工艺美术2020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2021年,他参加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优异成绩。他的优异表现让更多人关注钦州坭兴陶。
薪火相传:播撒非遗文化火种
在广西钦州商贸学校,张海担任民族工艺品制作(坭兴陶方向)专业教师。为帮助学生学好专业课程,他采用“教室+工作室+生产基地”教学模式——用理论讲解夯实基础,借实操示范传授技艺,让学生高效掌握坭兴陶技艺,将专业所学转化为就业创业的“金钥匙”。
从教10年间,他为钦州坭兴陶行业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数十名毕业生成长为行业技术能手,成为助推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此外,他创建市级张海劳模创新人才工作室、钦州市张海坭兴陶产品设计与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将其打造成坭兴陶艺术展示、非遗文化宣传、交流学习、研究创新的多元平台,并带领团队以“三个先”和“2211”为标准,致力培养更多人才。
从童年对泥土的热爱,到如今扛起非遗传承与职教育人的双重责任,张海用坚守与创新,让千年坭兴陶在新时代的土壤中扎根生长。
如今,全国先进工作者这一殊荣,既是对他过往付出的肯定,更是对他未来前行的期许。站在新起点,张海将继续以匠心为笔、以育人作墨,在守护非遗的道路上步履不停,持续为钦州坭兴陶技艺的薪火相传、为地方文化产业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注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