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钟服务圈里,3000职工找到“饭碗”
——象州县总工会通过“家站融合”服务模式破解就业难题观察
来源:桂工网
作者:付婷 梁柳明
发表时间:2025-09-15 17:59:51
摘要:“之前我待业在家,工会干部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送岗位手册,还帮我匹配合适的岗位,我才顺利找到工作。之后的‘点对点’输送也很贴心,不仅有免费大巴送我们到厂区,还有工作人员随车到厂帮办入职,我们省了不少事。”
“之前我待业在家,工会干部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送岗位手册,还帮我匹配合适的岗位,我才顺利找到工作。之后的‘点对点’输送也很贴心,不仅有免费大巴送我们到厂区,还有工作人员随车到厂帮办入职,我们省了不少事。”提起象州县总工会的就业服务,在东莞某电子厂工作的李师傅连连称赞。象州县本地的装修工人王师傅也有同样的体会:“以前靠熟人介绍找活,不仅活少还欠人情,现在用‘象州云工会’扫码求职,手机接单又快又方便,收入比以前稳定多了。”
两位职工的真实体验,正是象州县总工会创新探索“家站融合”(工会“职工之家”、工会驿站与人社部门“就业驿站”、零工市场等阵地深度融合)服务模式,破解就业难题的鲜活例子。为破解就业服务“散、慢、浅”难题,让工会服务真正贴近职工需求,象州县总工会跳出“单打独斗”的传统服务框架,创新探索“家站融合”服务模式,构建起“三融三创”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出覆盖全县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截至目前,该模式已累计促成超3000人次实现就业或创业,用实打实的成效,交出了一份工会服务职工就业创业的“象州答卷”。
融阵地,创“一站式”服务平台网
就业服务的高效落地,离不开便捷的阵地支撑。象州县总工会以“阵地融合”为基础,打破工会与人社部门的服务壁垒,构建多层级、智能化的“一站式” 服务网络,让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业服务。
“我们将全县12个乡镇(园区)‘职工之家’与人社‘就业驿站’深度融合,叠加零工市场功能,打造出12个‘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平台。”象州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银中辉介绍,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在此基础上,还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屯级便利店等职工常去场所,构建“12+N”多层级网格化就业服务网络。
此外,象州县总工会积极推动工会驿站智能化升级助力职工就业。依托全县28个工会驿站,象州县总工会将其改造为就业帮扶驿站,统一张贴“象州云工会”招工就业和零工市场二维码,职工扫码即可直达岗位库。其中,在24小时智能化驿站,特别增设“工会数字人”服务终端,为职工提供实时用工信息查询、就业政策解读、求职流程指引等服务,真正做到“服务不打烊、求职不间断”。
如今,职工无需奔波于多个部门,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岗位查询、简历投递、权益咨询等操作,服务便捷度大幅提升。截至目前,该服务平台已累计发布岗位信息4200条,直接带动450余人就业,成功打造出覆盖全县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职工真正实现“就近找活、便捷办事”。
融资源,创“全链条”服务新模式
“跨区域劳务协作,关键要解决‘送得出、留得住’的问题。我们通过建立驻点工作站和‘三级跟踪’机制,让职工就业稳定性大幅提升。”银中辉的话,道出了资源融合关键点。为破解就业资源分散、职工就业不稳定等痛点,象州县总工会从“融资源”切入,整合跨区域劳务、校企合作、创业孵化等多方资源,构建起覆盖就业、培训、创业的“全链条”服务新模式。其中,在跨区域劳务协作上,象州县总工会以粤桂协作为着力点,在东莞、惠州设立专门驻点工作站,派驻工作人员长期驻守,实时收集并更新当地优质岗位信息,通过建立动态岗位库,为职工精准匹配就业岗位。同时,创新“三级跟踪”保障机制——输送职工前,开展政策宣讲,明确就业权益与岗位要求;职工上岗后,驻点干部一个月内上门回访,了解工作适应情况;试用期内,每月开展双向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得益于该机制,去年象州县粤桂协作输送人员的稳定就业率高达92%。
在校企合作上,象州县总工会则聚焦企业紧缺工种,联合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象州县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推行“订单式”技能培训。针对叉车司机、母婴护理员、AI电商直播等紧俏岗位,象州县总工会与院校、企业共同定制培训课程,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确保职工“学完就能上手”。截至目前,已开展此类培训21期,覆盖1135人,其中976人成功就业,就业转化率达86%。“培训内容全是企业真实案例,从电脑操作到AI客服话术设计,学完就能直接上岗。”曾参与AI电商培训的张女士,如今已是电商客服主管,月工资4500元,较入职时上涨800元,还缴纳了五险一金,她坦言:“生活越来越有底气了”。
创业帮扶同样是资源融合的重要一环。象州县总工会联合政府、人社等多方力量,采用“政府+人社+工会+社会资本”模式,成功打造象州县惠家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创业培训、政策咨询、资金对接等全要素服务。目前,基地已入驻企业27家,扶持127位创业者实现创业,形成“就业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
融渠道,创“精准化”供需对接机制
“以前找工作只能靠线下招聘会,信息少还容易错过机会,现在看‘就业直播’、用‘象州云工会’小程序,在家就能找工作,太方便了!”刚通过线上平台找到工作的青年职工小吴,道出了渠道融合带来的便利。为打破传统就业服务“线下单一、信息滞后”的局限,象州县总工会以“融渠道”为抓手,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数字技术赋能,让岗位供需对接更高效、更精准。
线上渠道持续升级,成为就业服务的“主阵地”。一方面,象州县总工会依托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APP开展“就业直播”,今年6月更是创新推出“就业直播+现场对接+政策宣讲”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举办“青春桂舞台,职创向未来”专项活动,该活动吸引20余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500余个,线下参会人数超千人,线上观看量高达3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超300人。另一方面,自主研发“象州云工会”小程序,专门开通“招工就业”通道,实现“岗位发布-企业直联-简历投递”一站式服务,仅广西安安家政一家企业,便通过该平台解决39人就业。线下,则常态化开展“春送岗位”等招聘活动,去年以来累计举办29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365个,促成450人就业,成功铺设职工稳岗就业“快车道”。
“下一步,计划在社区服务站加设就业服务窗口,开展‘微招聘’。”银中辉表示,象州县总工会将持续优化“家站融合”服务模式,让“15分钟就业服务圈”覆盖更广泛、服务更精准,帮助更多职工实现就业。
两位职工的真实体验,正是象州县总工会创新探索“家站融合”(工会“职工之家”、工会驿站与人社部门“就业驿站”、零工市场等阵地深度融合)服务模式,破解就业难题的鲜活例子。为破解就业服务“散、慢、浅”难题,让工会服务真正贴近职工需求,象州县总工会跳出“单打独斗”的传统服务框架,创新探索“家站融合”服务模式,构建起“三融三创”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打造出覆盖全县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截至目前,该模式已累计促成超3000人次实现就业或创业,用实打实的成效,交出了一份工会服务职工就业创业的“象州答卷”。
融阵地,创“一站式”服务平台网
就业服务的高效落地,离不开便捷的阵地支撑。象州县总工会以“阵地融合”为基础,打破工会与人社部门的服务壁垒,构建多层级、智能化的“一站式” 服务网络,让职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就业服务。
“我们将全县12个乡镇(园区)‘职工之家’与人社‘就业驿站’深度融合,叠加零工市场功能,打造出12个‘三位一体’的互联互通平台。”象州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银中辉介绍,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覆盖面,在此基础上,还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屯级便利店等职工常去场所,构建“12+N”多层级网格化就业服务网络。
此外,象州县总工会积极推动工会驿站智能化升级助力职工就业。依托全县28个工会驿站,象州县总工会将其改造为就业帮扶驿站,统一张贴“象州云工会”招工就业和零工市场二维码,职工扫码即可直达岗位库。其中,在24小时智能化驿站,特别增设“工会数字人”服务终端,为职工提供实时用工信息查询、就业政策解读、求职流程指引等服务,真正做到“服务不打烊、求职不间断”。
如今,职工无需奔波于多个部门,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岗位查询、简历投递、权益咨询等操作,服务便捷度大幅提升。截至目前,该服务平台已累计发布岗位信息4200条,直接带动450余人就业,成功打造出覆盖全县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职工真正实现“就近找活、便捷办事”。
融资源,创“全链条”服务新模式
“跨区域劳务协作,关键要解决‘送得出、留得住’的问题。我们通过建立驻点工作站和‘三级跟踪’机制,让职工就业稳定性大幅提升。”银中辉的话,道出了资源融合关键点。为破解就业资源分散、职工就业不稳定等痛点,象州县总工会从“融资源”切入,整合跨区域劳务、校企合作、创业孵化等多方资源,构建起覆盖就业、培训、创业的“全链条”服务新模式。其中,在跨区域劳务协作上,象州县总工会以粤桂协作为着力点,在东莞、惠州设立专门驻点工作站,派驻工作人员长期驻守,实时收集并更新当地优质岗位信息,通过建立动态岗位库,为职工精准匹配就业岗位。同时,创新“三级跟踪”保障机制——输送职工前,开展政策宣讲,明确就业权益与岗位要求;职工上岗后,驻点干部一个月内上门回访,了解工作适应情况;试用期内,每月开展双向沟通,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得益于该机制,去年象州县粤桂协作输送人员的稳定就业率高达92%。
在校企合作上,象州县总工会则聚焦企业紧缺工种,联合广西科技商贸高级技工学校、象州县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推行“订单式”技能培训。针对叉车司机、母婴护理员、AI电商直播等紧俏岗位,象州县总工会与院校、企业共同定制培训课程,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教学,确保职工“学完就能上手”。截至目前,已开展此类培训21期,覆盖1135人,其中976人成功就业,就业转化率达86%。“培训内容全是企业真实案例,从电脑操作到AI客服话术设计,学完就能直接上岗。”曾参与AI电商培训的张女士,如今已是电商客服主管,月工资4500元,较入职时上涨800元,还缴纳了五险一金,她坦言:“生活越来越有底气了”。
创业帮扶同样是资源融合的重要一环。象州县总工会联合政府、人社等多方力量,采用“政府+人社+工会+社会资本”模式,成功打造象州县惠家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创业培训、政策咨询、资金对接等全要素服务。目前,基地已入驻企业27家,扶持127位创业者实现创业,形成“就业带动创业、创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
融渠道,创“精准化”供需对接机制
“以前找工作只能靠线下招聘会,信息少还容易错过机会,现在看‘就业直播’、用‘象州云工会’小程序,在家就能找工作,太方便了!”刚通过线上平台找到工作的青年职工小吴,道出了渠道融合带来的便利。为打破传统就业服务“线下单一、信息滞后”的局限,象州县总工会以“融渠道”为抓手,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数字技术赋能,让岗位供需对接更高效、更精准。
线上渠道持续升级,成为就业服务的“主阵地”。一方面,象州县总工会依托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APP开展“就业直播”,今年6月更是创新推出“就业直播+现场对接+政策宣讲”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举办“青春桂舞台,职创向未来”专项活动,该活动吸引20余家企业参与,提供岗位500余个,线下参会人数超千人,线上观看量高达32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超300人。另一方面,自主研发“象州云工会”小程序,专门开通“招工就业”通道,实现“岗位发布-企业直联-简历投递”一站式服务,仅广西安安家政一家企业,便通过该平台解决39人就业。线下,则常态化开展“春送岗位”等招聘活动,去年以来累计举办29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365个,促成450人就业,成功铺设职工稳岗就业“快车道”。
“下一步,计划在社区服务站加设就业服务窗口,开展‘微招聘’。”银中辉表示,象州县总工会将持续优化“家站融合”服务模式,让“15分钟就业服务圈”覆盖更广泛、服务更精准,帮助更多职工实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