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川县总工会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建到乡镇,整合多方资源,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一线——
小小乡镇调解室奏响基层维权“协奏曲”
“没想到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把这笔钱追回来了!”近日,在陆川县横山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现场,工人张师傅现场收到转账后,如释重负。
此前,张师傅等12名工人在该镇某项目务工,但项目方却以工程款周转困难为由,拖欠他们应得工资近17万元。与项目方多次交涉无果后,张师傅等人带着未结清的工资单,焦急地走进横山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寻求帮助。
收到求助后,工作人员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协调横山镇党委、政府以及陆川县总工会驻镇调解员等精干力量介入调解。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耐心沟通调解,项目方与张师傅等12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并当场签订书面还款协议。随后,项目方将近17万元工资全额转账至张师傅等人的账户。
这是横山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成立近一年来,成功化解的20余起劳动纠纷中的典型一例。
近年来,为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陆川县总工会创新推行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建设到乡镇一线。通过搭建“县-镇-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整合乡镇党委、政府、镇综治中心、司法所等资源,持续深化“工会+法院+人社+N”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让小小的乡镇调解室奏响了基层维权的“协奏曲”。
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建在乡镇、县工业园区等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群体较为集中的地方,职工若遇到劳动纠纷,无需长途奔波,在“家门口”就可以寻求到“娘家人”的帮助。“除了横山镇外,我们还在沙坡镇、陆川县工业园区、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人民法院等5个地点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陆川县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黎云明介绍说。其中,沙坡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是陆川县首个设在乡镇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
提起乡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职工姚某的家属言语里充满了感激。此前,姚某在沙坡镇某建筑公司做临时工。2024年8月,该建筑公司职工欧某因操作车辆不当致使侧翻,造成姚某死亡。得知姚某遭遇不幸后,姚某家属既伤心难过,又担心姚某的临时雇佣身份无法获得应有的赔偿。姚某家属遂向沙坡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寻求帮助。
得知事件的来龙去脉后,陆川县总工会驻该镇调解员立即联合多方力量,经走访调查核实,确认姚某与该建筑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在沙坡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的协调介入下,该建筑公司与姚某家属达成一致并给付赔偿金。
今年以来,依托6个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陆川县总工会参与调解案例45起,成功率达95%。
为深化“县-镇-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建设,陆川县总工会还在该县综治中心派驻了2名工会工作者,协助调解劳动纠纷,向更多职工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争议调解等服务。
“未来,我们计划将完善各级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联动机制,健全‘县-镇-企业’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网络建设,持续打造县、镇两级高标准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创新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的方式方法,让更多有需要的职工群众能就近得到‘娘家人’的帮助。”黎云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