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廖其智:勇闯乡村振兴路
来源:桂工网    作者:毛艳姗    发表时间:2025-07-29 18:04:37
摘要:“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让荒地长出‘金疙瘩’,让乡亲们挺直腰杆子。”7月初,贺州市钟山县委党校科级干部进修班迎来了一位讲课嘉宾——全国劳动模范、钟山县公安镇廖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其智。
  “这十多年来,我一直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让荒地长出‘金疙瘩’,让乡亲们挺直腰杆子。”7月初,贺州市钟山县委党校科级干部进修班迎来了一位讲课嘉宾——全国劳动模范、钟山县公安镇廖屋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其智。

  回想起今年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当廖其智拿到全国劳动模范奖章时,这位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的农民眼眶微微湿润:“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更是对所有在农村默默奉献的劳动者的肯定。”

  从返乡创业的“泥腿子”到带领乡亲走上致富道路的“领头雁”,廖其智用“新芽脑袋”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曾经,廖其智所在的钟山县公安镇廖屋村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传统农业种植,产业结构单一,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廖其智深知,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突破传统。

  如何将世代赖以生存的田地变成“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良田?廖其智深入调查研究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市场需求后,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优势,必须大力发展市场潜力大的多元农业种植。

  廖其智勇敢迈出第一步,前往区内马蹄传统生产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返乡后,他没有生搬硬套外地经验,而是结合本土产业优势,先后开辟打造3个占地240亩的“优质稻—粉蹄—蔬菜”三季轮作多元化种植基地。此后,他将学来的知识转化为实干经验,持续改进农药喷洒、浇水滴灌等种植环节。

  遇到问题就找办法,没有销路就跑市场。两年来,廖其智从种植基地里淘到了第一桶金,总收入达50多万元。这更加坚定了他当初决定发展多元农业种植的想法。随后,廖其智带领村民开展培育韭菜苔、烤烟育苗、蔬菜大棚等特色种植业。

  “这片韭菜苔基地现在扩张到3200多亩,为附近村民提供100多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达2600多万元。”廖其智指着眼前一片绿油油的韭菜苔基地自豪地说,“那边还有1.4万多亩烤烟育苗种植基地和800多亩蔬菜大棚种植基地,我们种植的空心菜、豆角等销往北上广等城市。”

  廖其智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为了提升村民的技能水平,他每年组织开展技能培训40至60期,内容涉及种植养殖、餐饮服务、创业就业、家政服务等,参训农民达2000人次。他主动邀请乡村振兴人才库的专业人才到田间地头授课,指导农民科学种植,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

  当记者问及廖其智觉得自己身上哪些品质帮助他取得今天的成绩时,廖其智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他认真地说:“从返乡创业至今,我一直在和田地打交道,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总结起来主要靠的是‘泥巴性子’‘老牛筋骨’和‘新芽脑袋’。”

  廖其智解释说,“泥巴性子”就是根据土地需要进行相对应的处理,认真踏实种地,土地才会有所回报;“老牛筋骨”是如同老黄牛一般勤恳工作、坚持不懈;“新芽脑袋”则是让脑袋像新芽一样活起来,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才能种出好庄稼。

  “在我看来,新时代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具体体现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当中。”廖其智表示,“无论是在稻田土地、车间生产线,还是在三尺讲台、研发实验室,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都在广阔天地间挥洒汗水,用双手打拼更加美好的未来。”

  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这份荣誉后,廖其智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目标。他表示,会坚守初心,放大榜样效应,持续深耕农业一线,带动更多群众成为乡村振兴主角。同时,廖其智也将做好政策的明白人、技术的传播者和精神的引领者,将先进理念与实用技术传授给更多乡亲。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