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膛内火焰翻涌,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操作台前数据跳动,记录着他二十年的坚守。从门外汉到技术尖兵,他在1200多℃的炉火旁淬炼匠心,用汗水把“匠心”二字,淬成了柳钢厂房里最烫的勋章。他就是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柳州市劳动模范,柳钢热轧厂加热班班长王冠生。
从“门外汉”到“技术尖兵”
2005年热轧厂投产时,王冠生是首批加热工之一。面对全新技术设备,王冠生白天扎根现场记录设备参数,晚上研读《加热炉燃烧控制原理》。他总说“书本是静态的老师,炉火是动态的考场”,靠着一摞摞专业书籍和无数个日夜的调试摸索,他完成了从门外汉到“技术尖兵”的蜕变。
2010年,王冠生总结出加热“三勤”操作法,即勤观察、勤调整、勤记录,这能大幅提升板坯加热均匀性。该操作法也成为厂里首套标准化操作指南,并得到公司先进操作成果一等奖。2023年,王冠生提出“统筹装出钢步序提速法”,能将单炉最快出钢速度从195秒/块压缩至150秒,一年就增加经济效益超千万元。
如今,王冠生是柳钢热轧厂首位加热高级技师、3次斩获“柳钢技术状元”、手握1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
跟毫秒较劲的“拼命三郎”
加热炉就像热轧厂的“胃”,吃得快不快、消化好不好,全看这儿的火候。面对产能提升带来的技术瓶颈,王冠生积极寻找突破口。
王冠生参与的《加热炉自动燃烧控制技术研究》,将纯手动控制升级为智能全自动模式,吨钢煤耗降了15%,年降成本800万元;主导推进的“优化燃烧控制”项目,使板坯烧损率降至0.75%,加热质量合格率达99.8%;推进的“优化燃烧控制”项目,使板坯烧损率降至0.75%,加热质量合格率达99.8%。
2023年,热轧厂推进5G智慧板坯库建设,王冠生针对5G行车自动上料速度的瓶颈,提出“1改3”方案——新增两个上料点并重构行车控制逻辑,开发“三步操作法”。改造后,上料速度从30块/小时升至36块/小时,助力二热轧年产突破381.44万吨,同比增产72.6万吨,吨钢煤耗降至40.67立方米,年降成本2000万元。
“每次优化都是与毫秒赛跑。”在提升出钢速度攻关中,王冠生分析装出钢机与步进梁的连锁关系,提出改进方案并开发预推钢功能等,将单炉出钢节奏压缩近30%。“数据不会骗人,省下来的都是真金白银。”王冠生说。
让匠心在火塘边“开花”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冠生深知团队发展的重要性。他创新“理论+实战+课题”链式培养法,将多年经验倾囊相授。在王冠生的指导下,徒弟们迅速成长,目前车间内超一半的班组长都曾是他的学徒。
转任车间大班长后,王冠生更注重技能人才的培养。他每年组织技能培训,内容涵盖煤气防护设施使用训练、现场应急处置实战演练等,有效提升了操作工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保障了加热炉的安全运行。王冠生还积极参与新员工培训,采用“理论集中培训+岗位结对帮教传带”模式,促进班组成员共同进步,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操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