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莹毕业于广西大学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自入职广西广业贵糖糖业集团有限公司以来,一直扎根生产基层,从事机械设备维修、制造等有关工作,专注于机械设备的研发、改造,现任广西广业贵糖糖业集团有限公司轻机厂党支部书记、厂长。
“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这是简莹一直以来秉承着的工作准则。工作在公司“急、难、险”设备故障突击维修的一线,和员工们一道克服各种困难。多年来,他完成了公司数以百计的机械故障抢修任务,按时完成率达100%,有力地保障了公司的设备运行。此外,他带领团队以“装备创新改进生产”为目标,完成创新成果共20多项,其中个人获专利4项,团队获专利4项。
在企业的设备管理中,巡检和润滑是不起眼的工作,做不出亮眼的成绩,但却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正常运行,是极其重要的基础保证。简莹从2003年开始投身到这一工作领域,深入公司糖、浆、纸生产设备运行的现场,收集、分析数据,摸索新的管理方法。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技改,他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测振仪、测温仪等装备替代手摸、耳听的落后方法,实现了专职化和专业化,提高了工作质量,降低了工人的工作量,减轻了工人们的工作负担。
如何对正在运转的设备进行润滑油采样检测润滑状态,一直是行业的一个难题。简莹和团队收集了数百台设备润滑油箱的注油口尺寸、排油口位置、润滑油型号等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整合,设计和制作出一套“不停机采油装置”,投入使用后经过长时间不断调整和修改,摸索出了不停机采油的最佳装置和方法。
大型设备的运转离不开良好的润滑,而在传统的机械维护工作中,工人一般使用漏斗、油壶或手摇泵加软管的方式直接加注油料,费时费力,且油料经常泄漏造成浪费和污染。针对这种情况,简莹研发出一台可移动的电动加油车,使原来又脏又累的加油工作变得轻松又干净,极大地提高了加油效率,该产品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
据统计,广西各纸厂每年用于蔗渣浆生产的蔗渣约560万吨(绝干),产生的蔗髓数量约200—300万吨,这些蔗髓一般用作燃料。如果将这些蔗髓中的纤维进行分离、回收,每年可回收20—30万吨的纤维用于制浆生产。针对这一情况,简莹带领团队对如何收回蔗髓中的纤维进行研究、攻关,并研制出“蔗髓纤维回收机”——该机单台设备的处理能力约为10t/h,主机平均负荷17.6Kw,回收率为10%,回收的纤维平均含髓率14.17%,排出的髓细胞平均含髓率76.59%,回收的蔗渣作为原料用于制浆厂和造纸厂的生产,降低了公司的生产成本。
同时,简莹以攻关活动平台为载体,不断吸引年轻技术骨干参与攻关活动,并在各项课题中担任组长,他从理论知识到实践操作,用心传带、悉心教导、尽心传授,助力年轻职工快速成长。目前,他带领分厂成立的5个新产品(装备)研发小组,针对企业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开展攻关工作,通过技改、创新、创造的方式,不断为分厂创造价值,为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