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他们立志让每一滴原油“物尽其用”
来源:桂工网    作者:袁洁 于洋 景喆    发表时间:2022-12-27 17:26:15
摘要:  在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只要提起“邹才辉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上自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工人,就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

  在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只要提起“邹才辉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上自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工人,就没有人不竖起大拇指的。“邹才辉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有什么特别之处?邹才辉又是何许人?

  邹才辉,全国劳动模范,现任中国石化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炼油一部主任师。“拼命三郎”“常减压装置的活字典”是同事们对他的尊称。入行30多年来,“将每一滴原油的价值‘吃干榨尽’”这一信条让邹才辉从一位普通的石油工人,成长为炼化行业的技术标兵。

  而真正将邹才辉的创新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是在2014年初,以邹才辉命名的“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成立了。11月,工作室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8年来,工作室瞄准企业难点痛点立项攻关,聚集全厂骨干攻坚克难,总结经验,把“绝招”转化为实用工艺,成为一线技术难题的“攻关站”、创新创效的“孵化器”和员工技能提升的“练兵场”。

  2015年底,公司计划进行装置扩能改造,将原油加工量从之前的500万吨/年扩到640万吨/年。装置怎么改?邹才辉和他的团队胸有成竹。在设计之初,他提出了25项改造要求,但公司却没有采纳增加一台换热器的要求。直到四年来的生产运行数据摆在眼前,对方终于认同了邹才辉的意见。而从改造后的生产情况来看,证明了邹才辉和团队在设计前的思考是完全正确的。

  一个劳模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团队辐射一个集体,一个集体凝聚一种精神。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完成了常减压装置热媒水流程改造、蜡油至商储库流程改造和焦化装置机泵密封冲洗改造等多项技术改造项目,有效提高了装置的运行效率。其中,《提高减压深拨,增加蜡油收率》获得公司202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优化航煤操作,确保质量稳定》效果显著,使航煤装置顺利通过航改委验收。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运行,为加强一线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团队建设提供了源头活水。“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凌晨四点钟,我正在内操时突然接到师父的电话,说马上要下大暴雨了,问我污水池的液位是多少,并叮嘱我下雨之前先启动污水泵抽低水位,下雨时要及时把清污分流改走雨排。我当时就觉得师傅真的是时时刻刻记挂着装置,记挂着生产一线。”师傅的这种精神,也一直影响着工作室成员蔡晓庆,不断激励他练就扎实的业务技能,实现出彩人生。

  劳模创新工作室不应仅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所,它更应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邹才辉劳模创新工作室通过换岗学习,老职工传、帮、带新职工,定期进行演练,定期开展技术比武和班组技术PK赛等方式,带出了一批工艺、设备和操作骨干,并把工作室建设成解决生产难题的“新阵地”、推动技术创新的“新利器”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课堂”。

  多年来,工作室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班组的整体操作技能水平和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理能力,运行一部常减压装置连续多年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多次参与和完成了具有突破意义的技改扩建工作和新工艺、新技术的攻关和应用,各项工艺技术指标均走在同行的前列。

  从业30年,邹才辉从行业发展中深切感受到时代的巨变,国力的提升。“2003年,我们国家是一个原油出口大国,不到20年的时间,现在我们的石油总加工量,已发展到2021年的超7亿吨。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真是令人惊奇。”邹才辉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后,工作室将一如既往贯彻“将每一滴原油的价值‘吃干榨尽’”的理念,继续用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凝聚团队,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为公司培养更多的技能型、知识型和创新型人才,为建设具有持续竞争力的世界级石油化工公司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