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劳模工匠解锁向“新”前行的密码》系列报道③
“魔幻码头”的奥秘何在
记者 韦舒婷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什么样的?
巨型桥吊在自动化设备的控制下,精准卸载货物;无人驾驶的智能导引运输车(IGV)和外部集装箱卡车在“I”“U”型通道上来回穿梭,各色集装箱被运送到指定地点……整个码头寂静无声、鲜见人影。
如此“魔幻”的码头,隐藏着怎样的奥秘?日前,记者带着好奇心来到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一探究竟。
在这里,传统码头的繁忙景象被重新定义。码头智慧运营中心内,每一名岸桥远控员都紧盯着面前的6块电脑屏幕,轻点鼠标、推动操作杆、按下按钮,抓吊、运输……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轻松完成。
“别误会,他们可不是在玩电竞,这就是他们的工作。”见记者露出惊讶的表情,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广西工匠、北部湾港钦州码头有限公司大榄坪第一作业区机械队门机机长何明远笑着说。
这就是“魔幻码头”隐藏的奥秘吗?面对记者提出的疑问,何明远的言语中充满了自豪:“我们码头全球首创‘U’型工艺,是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何为“U”型工艺?“‘U’型工艺布局,能实现内外交通分流、三段式闸口智能识别、手机App线上预约,它综合了端部作业工艺及传统平行工艺的优点,装卸点多、出箱灵活,可以根据数量增加堆场的轨道吊。”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盛港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远控主管田仁杰向记者解释。北部湾港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的出海口,从这里扬帆,可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大量来自我国西部腹地和东盟国家的货物在此交汇,再流向国内国外市场。码头的作业效率和通过能力,关系着整个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畅通。海上是一艘艘10万吨、20万吨级的集装箱班轮,陆上是一列列海铁联运班列。作为全国首个海铁联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它是如何实现集装箱快速联运的?“在硬件方面,码头引入了自动化双小车岸桥、自动化双悬臂轨道吊、IGV等自动化装卸装备及水平运输设备;在软件方面,研发应用码头智能操作系统(TOS系统)、自动化设备控制系统(ECS系统)、智能闸口系统(GOS系统)等若干自动化信息系统。”田仁杰说。此外,码头堆场后方就是钦州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借助自动化技术,通过高效运转,就能实现集装箱海铁联运“下车即上船、下船即上车”的无缝衔接。
此时,一辆外贸货轮恰好靠泊。何明远向记者发出邀请:“要不要尝试操控一下?”
操作台前,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和协助下推拉操作杆。通过电脑屏幕可以看到,岸桥在收到指令后迅速运转,整个过程无比流畅。
体验完毕,记者由衷感叹:“简直太魔幻了!这个码头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超人’。”
码头拥有超强“智慧大脑”,可以极速处理生成的海量数据,并具有先觉预测和自省功能。分布在码头上的每一个设备,如同“超人”的手指、脚趾,具备高效的执行力;而分布于码头各个角落的上千个感知器件犹如“千里眼”“顺风耳”,工作人员即便在百米之外的控制中心内,也能对码头上的动静了如指掌。
在新一代尖端技术的加持下,集装箱码头实现高度信息化、标准化,作业全自动化,带来的变化也令人惊喜。何明远告诉记者,采用“U”型工艺布局设计后,码头的工作效率提高约30%,相比传统码头,操作人员减少了70%。
“以前,一个集装箱从被卸下船舶,再被运输到堆场,至少需要3个司机和多位保障人员。而现在,工作人员只需在控制室内轻点鼠标,就能完成上万吨货物的装卸。”何明远忍不住感慨。
北部湾港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未来又会变成什么样?
对于这个问题,何明远没有做出明确的回答。但他坚信,未来,这里一定会变得更智能。因为,在北部湾这片海域里,正激荡着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动能。

扫描二维码,观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