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下,新质生产力发展正如火如荼。在生产一线,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变革尤为明显。日前,记者走进一批区内代表企业,跟随劳模工匠的脚步,记录新质生产力浪潮带来的华丽之变。即日起,桂工网推出《跟着劳模工匠解锁向“新”前行的密码》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跟着劳模工匠解锁向“新”前行的密码》系列报道①
当无人“智造”成为主角
记者 韦舒婷 黎丹娜
当无人“智造”成为生产一线的主角,会给车间带来怎样的变化?
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全球首创的岛式精益智造工厂或许能给出答案。
8月底,记者走进位于柳州市柳东新区的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岛式精益智造工厂(以下简称精益智造工厂),宽阔的生产车间里难以寻觅工人的踪影,“轮胎岛”“座椅岛”“玻璃岛”等一座座“岛屿”映入眼帘。与传统生产车间相比,在这里,每座“岛屿”上都有一个个机械手在挥舞,不一会儿,轮胎、座椅、玻璃等安装到位,俨然一派现代化智能生产景象。
“这就是上汽通用五菱依托‘一二五’工程打造的新能源总装车间,它打破了汽车工业延续百年的流水线式总装生产模式。”广西工匠、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宝骏基地总装车间工段长卢远西骄傲地说。
如今,工人们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工厂“一键唤醒”。
“被启动的群控系统就像是‘智慧大脑’,它能够自动抓取整个车间所有设备的作业数据。自适应调度的AGV智能小车犹如一个个‘工作细胞’,在‘智慧大脑’的指令下,可以带着物料进入对应的生产环节。”卢远西向记者解释,简单地说,在这里,不仅实现了“车找工位”,还能完成“料找车”。
无人化、自动化,是精益智造工厂给记者最直观的印象。
在“座椅岛”,记者看到,汽车座椅被统一调度的AGV智能小车运送到工位后,机械臂在2D多视角的加持下,准确识别车身和座椅的停位精度,顺利完成座椅的自动投放和安装等工序,整个过程如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在“内饰岛”,小巧灵活的协作机器人与拥有极高分辨率的相机犹如一对最佳拍档,在RGB光源系统下,可以将车身内饰昏暗角落的零件一览无遗、清晰分辨,进而完成高效的扫描检测。
卢远西告诉记者,精益智造工厂采用“装配岛”的全新生产模式,将制造工序解构重组,颠覆了传统流水线串联式生产模式,突破了传统总装刚性产线工艺和场地的限制,柔性地穿插于新型总装产线上,创造性地构建以“智能岛”为主体的柔性化产线,实现新时代下总装产线智能化、无人化和无边界化的要求,也开创了全球智能岛汽车生产工艺的先河。
而这一全新的生产模式,在实现产线自动化水平大幅提升的同时,也提高了个性化订单的生产效率,更好地适应了多品种小批量的全新市场形态。
“过去,新建一条生产线需要花费2年左右的时间。如今,精益智造工厂增加一套生产模块仅需1个月。目前,纯电总装车间每小时可以生产30辆车,平均两分钟生产一辆汽车。”卢远西说。
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全链条智能化装配在生产效率方面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目前,工厂有150多个工位,如涂装下线、底盘分装、内外饰合装、电池布装、检测下线等,还有各种移动机器人280多个,能够保证生产制造的一致性。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主线工位数下降40%,成本降低30%,自动化率提升到50%,可实现每日生产600辆汽车。”提起车间里的变化,卢远西如数家珍。
当前,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下,中国乃至全球的汽车产业变革仍在不断演变。当无人“智造”成为生产一线的绝对主角,带来的变化是翻天覆地、难以想象的。
卢远西对记者感慨道:“现在都在提倡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深切地感受到新能源汽车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自去年10月精益智造工厂投产以来,一个个创新成果,见证了上汽通用五菱乘风破浪、奔涌向前的步伐,也对以卢远西为代表的劳模工匠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
卢远西说:“作为劳模工匠,我必须用实际行动诠释劳模精神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新内涵,贡献自己的力量。”
车间里的机械臂仍在律动,AGV智能小车有条不紊地运送物料……正是从这里,一辆辆五菱缤果、五菱星光等新能源汽车驶向了千家万户。

扫描二维码,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精益智造工厂“前后挡岛”
精益智造工厂“蓄电池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