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市工匠学校揭牌仪式现场
靖西市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现场
靖西市“双进”宣讲活动走进绣蕴坊绣球文化有限公司
靖西市第二届“百名绣娘赛技艺”比赛现场
靖西市总工会调研组深入大西南锰业有限公司实地走访调研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靖西市总工会在地州镇甘荷小学开展关爱活动
“靖西氧化铝产能、锰系新能源电池材料产能持续排名百色第一……”在百色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暨百色市产改推进会上,靖西市委副书记、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黄兰爱作交流发言。
靖西市“产改”工作何以成为百色市典型示范案例?近年来,靖西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产改”五大重点任务,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创新推行“三个引领”“三大平台”“四大体系”“四大保障”的“3344”举措,不断强化改革,激发产业活力,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赋能加码,有力推动该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见效。
1、突出“三个引领”,凝聚产业工人思想共识
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我们产业工人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2023年年初,靖西市首批“双进”活动宣讲团成员农照银在宣讲活动中说道。2023年,靖西市总工会紧紧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全力推进“常学力行守信念,八桂职工跟党走”思想政治引领行动,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劳模工匠进学校、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
坚持典型示范引领。“靖西今天的发展饱含着广大劳动群众和劳动模范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中的杰出代表。”靖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黄杉介绍道,2023年,靖西市共有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百色工匠”称号,1个集体荣获“广西工人先锋号”称号,命名“靖西工匠”10名,弘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
坚持职工文化引领。推进靖西市工人文化宫升级改造,建设劳模工匠事迹展示区、职工书屋、职工书画展示区……丰富多样的配套设施,让广大职工学习文化、培训技能、陶冶情操有了好去处。靖西市总工会积极支持基层工会新建职工书屋、职工阅读体验区,让“红色故事”“优良家风”引领乡村阅读风尚。同时,举办2023年“团结杯”职工篮球、羽毛球比赛和青年职工主题演讲比赛等共计10场次,培育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职工文化,筑牢了思想根基。
2、搭建“三大平台”,促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搭建技能培训平台。靖西市总工会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粤桂协作资金及其他资金,广泛开展农民工培训、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培训,2023年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7场次,培训农民工1600多人。“缝纫机操作大家基本都会一点,但要熟练掌握,少不了专业老师的详细讲解。”老乡家园制衣厂的职工杨天荟表示,参加了制衣厂的培训班后,他裁剪量衣技能更熟练了。
搭建技能竞赛平台。“产改”工作开展以来,靖西市深入实施“靖西工匠”培育工程,着力构建“1+N”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靖西素有“绣球之乡”的美誉,为打造绣球品牌,靖西市总工会联合相关单位连续举办“百名绣娘赛技艺”刺绣大赛,引导和鼓励大批绣娘在绣球行业深耕,靖西市绣球行业产业工人队伍也逐年壮大。其中,第二届“百名绣娘赛技艺”刺绣大赛还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专题报道。此外,2023年,靖西市总工会共支持锰铝企业和非遗产业举办技能大赛5场次,开展全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1场。
搭建创新贡献平台。“我们为边境农村妇女提供了1000多场免费培训,发展了2000多位潜力绣娘,带动了450位绣娘参与到非遗绣球产业居家灵活就业增收工作中来。”说到这些年来工作室取得的成绩,广西工匠王秀芬十分高兴。截至目前,靖西市共合力创建了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5个,王秀芬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就是其中的典范。靖西市还广泛开展“五小”创新竞赛活动,在2023年底评选一批“五小”创新成果;深入开展师徒结对活动,改革试点企业师徒结对67对,徒弟获得技能等级提升24人。
3、健全“四大体系”,服务产业工人发展需求
健全工会组织体系。建工会强服务、建培训基地促就业……靖西市总工会深入实施工会组建提升年行动,2023年内共新建村级工会54个、两新组织工会68个,新发展会员1200多名,不断延伸“三区两带”边境工会触角,工会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健全阵地服务体系。硬件设施要齐全,“软服务”也要跟上,靖西市总工会全面提升乡镇职工服务站建设,在产业工人比较集中的区域,建设职工服务点和户外劳动者驿站,并试点建设屯级“职工驿站”,探索创建构建“1中心5基地10站点”服务职工综合体,服务阵地不断完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健全维权服务体系。为切实提升职工的安全感,当好职工的“传声筒”,靖西市总工会广泛设立法律服务站(点),无偿代理职工诉讼案件。坚持以职代会为基础的民主管理制度,目前全市实行职代会制度的企业占比达85.4%,实行厂务公开的企业占比达91.2%。落实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协议)动态保持66份,覆盖职工1.4万人。
健全关爱帮扶体系。2020年以来,对53户城市困难职工常态化开展帮扶救助,帮助脱困解困3户。深入开展“四季四送”活动,惠及职工1400多人次;广泛开展“就业暖心·桂在行动”活动,共举办招聘会25场,达成就业意向2000多人。
4、强化“四大保障”,汇聚推进改革整体合力
强化组织领导。靖西市委高位统筹推进“产改”工作,明确将“产改”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规划,形成党委领导、工会牵头、企业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协调联动。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工作要点,压实责任细化分工,研究落实了工作专班推进、蹲点联系机制和“1+2+1”试点工作模式。强化分类指导。通过组建联系指导组、举办培训班,帮助企业排查“盲点”、突破难点,指导企业启动“产改”工作。强化经费保障。协调落实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补贴,着力改善职业教育条件,其中,靖西市总工会投入“产改”专项经费205万元,用于开展“产改”专题培训、技能竞赛以及加大“职工之家”建设,确保“产改”工作顺利推进。
征程万里风正劲,“产改”路上马蹄疾。在新的起点,靖西市总工会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工会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该市“产改”工作推进会精神,聚焦短板弱项,深化改革举措,不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
(本版照片由靖西市总工会、靖西市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