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3344”举措让“产改”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靖西市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纪实
来源:桂工网    作者:王娅茜 黎氏赞    发表时间:2023-12-20 19:02:50
摘要:近年来,靖西市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重点任务,创新提出“3344”举措,通过突出“三个引领”、搭建“三大平台”、健全“四大体系”、强化“四大保障”,有力推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见效。

  比赛氛围气氛严肃,参赛选手屏息凝神,认真操作,裁判严谨公正,评判每位选手的临场表现和作品质量……这样的场景,发生在12月15日靖西市第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现场。

  当天,来自靖西市各领域、各行业的160名选手在电工、汽车维修工、焊工、钳工、养老护理员、茶艺师、砌筑工、镶贴工等8个工种中展开激烈角逐。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行业前辈,也有初出茅庐的新生力量,他们在比赛中互相学习交流、切磋技艺,赛出了风格和水平,展示出精湛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精神风貌。

  此次比赛是对靖西市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实施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是靖西市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加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具体举措,也是该市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靖西市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五大重点任务,创新提出“3344”举措,通过突出“三个引领”、搭建“三大平台”、健全“四大体系”、强化“四大保障”,有力推动全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落地见效。

  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主题宣传教育、开展劳模(工匠)专题报道、建设劳模工匠事迹展示区……靖西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国富告诉记者,靖西市总工会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典型示范引领、职工文化引领“三个引领”,通过制定出台《靖西市加强和改进产业工人队伍政治思想建设十条措施》、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推进靖西市工人文化宫升级改造等方式,凝聚产业工人思想共识,积极培育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职工文化,筑牢思想根基。

  2020年以来,靖西市总工会共推荐选树广西、百色劳模(工匠)10名,命名“靖西工匠”13名,开展劳模(工匠)专题报道6期,举办劳模(工匠)事迹展示2场,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良好氛围,让工匠精神成为每个职工的主流意识和精神坐标。

  “我们还通过搭建技能培训平台、技能竞赛平台、创新贡献平台‘三大平台’,促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李国富表示,今年以来,靖西市总工会广泛开展农民工培训、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地方特色劳务品牌培训等27场职业技能培训,惠及1600余名农民工。并在深入实施“靖西工匠”培育工程,着力构建“1+N”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的同时,积极引导职工在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领域创新创造,广泛开展“五小”创新竞赛活动,并在“产改”试点企业深入开展师徒结对。如今,已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5个,共有67对“产改”试点企业师徒结对,24名徒弟通过师徒结对得到了技能等级提升。

  年内新建村级工会54个、两新组织工会68个,新发展会员1200多名;建设职工服务点4个,户外劳动者驿站5个,试点建设屯级“职工驿站”1个,探索创建构建“1中心5基地10站点”服务职工综合体;无偿代理职工诉讼案件6起,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协议)动态保持66份,覆盖职工1.4万人;对53户城市困难职工常态化开展帮扶救助,帮助脱困解困3户……一组组数据,让“产改”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近年来,靖西市总工会围绕产业工人发展需求,进一步健全工会组织体系、阵地服务体系、维权服务体系、关爱帮扶体系“四大体系”,深入实施工会组建提升年行动不断延伸“三区两带”边境工会触角,全面提升乡镇职工服务站建设水平,广泛设立法律服务站(点),坚持以职代会为基础的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并深入开展“四季四送”“就业暖心·桂在行动”等活动,不断增强广大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此同时,靖西市还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协调联动、分类指导、经费保障“四大保障”,汇聚推进改革整体合力。值得一提的是,该市在组建4个蹲点联系指导组,蹲点4家“产改”试点企业,帮助试点企业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对接联系了8大行业187家规上企业,指导他们谋划、启动“产改”工作。

  如今,在靖西市,随着“产改”工作的不断深入,让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平凡岗位上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创造幸福。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