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推进“产改”走深走实 赋能产业工人成才成匠
——桂林市总工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综述
来源:桂工网    作者:陈云舒 蒋淑芳    发表时间:2023-11-08 18:57:48
摘要:近年来,桂林市总工会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列为工作重点,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统筹推进,不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2023年桂林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现场

开展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调研

召开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情况评价考核工作推进会

举办2023年桂林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暨工会劳动和经济工作业务培训班

2023年桂林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钳工项目比赛现场

  统筹兼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部门各司其职的“产改”工作格局,全盘推进“产改”工作;打造思想引领特色品牌,鼓励劳模工匠讲奋斗传经验,一大批产业工人在劳模的引领示范下迅速成长;以技能竞赛为基石,打造培训、练兵、比武、晋级“全链条”式的职业技能发展模式,激励产业工人创新创造……

  近年来,桂林市总工会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列为工作重点,聚焦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重点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统筹推进,不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凝聚团结奋进力量

  9月26日,桂林市总工会“文化服务快车”开进桂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300余名一线产业工人齐聚一堂,欣赏工会带来的慰问演出。舞蹈、红歌演唱、原创小品等一个个文艺作品轮番上演,紧扣时代主题、紧贴火热生活,讴歌党和国家的丰功伟绩,弘扬爱岗敬业、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主旋律,在产业工人心中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时代强音。

  不断打造职工思想引领特色工作品牌,通过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把党的声音和工会的声音传递到职工群众中去,是桂林市总工会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坚定产业工人理想信念的重要方式。

  在实践中,桂林市总工会广泛深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职工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先进模范深入大中小学、工厂车间、生产一线,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分享个人奋斗故事,先后组织“劳模工匠进学校 思政教师进企业”“百名广西产业工人‘二十大精神’百场宣讲”等活动60余场,向广大职工群众广泛宣传精练技能、追求卓越、争做劳模、争当先进的精神,前来聆听宣讲的职工达1.1万余人次。

  此外,桂林市总工会还结合当前任务和重要节日,组织产业工人开展文艺、网络安全普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组织产业工人广泛参与各类活动,让产业工人在活动中受益,提升产业工人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为满足职工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桂林市总工会还不断组织创作紧扣时代主题、宣传正能量的文艺作品,依托“文化服务快车”,将这些文艺作品送进企业、社区、乡村,并积极组织开展“文化大讲堂”、职工主题演讲比赛、职工球类运动会、职工书法美术摄影比赛、职工棋类挑战赛等活动。

  一场场宣讲、一个个文艺节目、一次次唱响主旋律的活动让产业工人们自觉向党组织靠拢。

  2、搭建平台、畅通渠道 引导产业工人迸发创新活力

  近年来,桂林总工会打造的培训、练兵、竞赛、晋级、奖励“五位一体”技能人才培养长效机制,让产业工人看到了“奔头”。

  9月23日,“我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作贡献”2023年桂林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开赛,来自桂林市各地的86名技能翘楚齐聚一堂,切磋技艺。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比赛中获各项目(工种)第1名且符合申报要求的选手,将被授予“桂林五一劳动奖章”或“桂林技术能手”,获各项目(工种)决赛前三名且符合要求的选手,将按相关规定晋升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这样的奖励机制,让参赛选手干劲更足。

  为更好激发基层工会组织筹办和参加劳动技能大赛的积极性,桂林市总工会还出台了《关于“我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作贡献”劳动和技能竞赛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加大对基层工会组织筹办比赛和参加技能竞赛的扶持力度,对开办技能竞赛的基层单位给予最高5万元的资金补助,每年还对踊跃参赛、成绩优异的团体或个人给予4万至10万元不等的补助。

  在桂林,以“我为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作贡献”为主题,一场场围绕自治区和桂林市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发展的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开展。截至目前,该市共有2000余家规模以上企事业单位开展竞赛活动,参赛职工达22万余人次,在该市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群众性练兵热潮。

  除组织产业工人参加技能竞赛外,桂林市总工会还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带动作用,大力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增强产业工人技术创新能力。

  3、形成人才培养合力 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产业工人队伍。桂林市聚焦产业工人素质提升,推动“工会+企业”双向培养模式,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桂林市总工会集中力量在该市打造了1所“桂林工匠学院”,3所“桂林工匠学校”,这些平台以打造产学研一体化、考评赛全方位的技能人才综合培训基地、技能竞赛综合服务平台和工匠精神宣教基地为目标,针对不同行业、企业职工的工作特点和技能提升需求,采取差异化的短期、中期、长期等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全方位培养高技能人才。

  桂林的“产改”试点企业也充分发挥推动改革主体作用,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探索产业工人培训新模式。桂林福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桂林福达工匠学校,聚合劳模工匠人才资源,以中德合资的福达阿尔芬大型曲轴有限公司为依托,推动德国专家与福达大师共同建设符合行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有限公司把“人才强企”作为四大战略之一,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开展定单式培养、招聘,推行“共享员工”理念,促进用工方式转型,打造“技术员+作业人员”的班组建设模式,不断提升班组战斗力和职工素质……

  同时,桂林市总工会还以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工人先锋号、选树“广西工匠”“桂林工匠”为载体,广泛开展“匠带兵”“师带徒”等活动,发挥创新工作室、劳模工匠的带动引领作用,通过多种形式的岗位练兵、人才培育活动,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队伍。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截至目前,桂林市持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达52.3万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12.3万人,占持证人数的23.5%。自“产改”工作开展以来,该市累计有4名劳动者获评全国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40名劳动者获评自治区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7名劳动者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8名劳动者获评广西五一劳动奖章,17名劳动者获评“广西工匠”,评选出“桂林工匠”85名,进一步壮大桂林市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为桂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支撑。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