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书写有温度有质效的“产改答卷”
灵川县总工会“三行”助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桂工网见习记者 付婷 通讯员 黎晓佳
“感谢工会为我们一线职工搭建技能展示舞台,让我们在比拼中获得提升。”在今年9月桂林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桂林市桂路通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桂路通公司)职工秦志新在汽车维修工赛事项目中跻身前五并获嘉奖。今年,他还荣获2023年“桂林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这是秦志新奋进取得的成绩,更是灵川县总工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践的“灵川样板”之一。
近年来,灵川县总工会围绕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路线图”,通过推行素质提升工程、施行技能培训、实行“师带徒”“老带新”培养计划“三行”行动,大力推进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秦志新这样的能工巧匠不断涌现,成为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流砥柱,在灵川县高质量发展中担大任露光芒。
推行素质提升工程,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在素质提升上,工会对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思想政治引领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征询采纳基层意见建议。”灵川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总工会主席唐于辉向记者介绍,根据调研结果,灵川县总工会组织职工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同时健全完善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体系,推动竞赛在促进区域联动、体现产业特色、加强机制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目前,灵川县举办的技能竞赛涵盖了桂林米粉制作、医疗理疗等多个和地方特色相关的工种项目。
施行技能培训,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灵川县总工会整合培训资源,把技能提升、就业培训统一起来,为产业工人提供普惠性、均等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并不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通过部门联办、上下联动、线上线下、定点招工、零工市场、校园招聘等招聘模式,进一步拓宽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唐于辉说道。此前,该县总工会联合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实施“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企业用工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帮助重点企业解决用工386人,累计解决跟踪企业用工人数622人。
实行“师带徒”“老带新”培养计划,铺就产业工人成长“快车道”。灵川县总工会大力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开展“老带新”“师带徒”式人才培养,同时建立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和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并加强评估管理和总结交流,充分发挥工作室和基地“人才孵化摇篮”作用。去年以来,灵川县总工会共创建3个劳模(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持续加大试点培育力度,坚持典型引路,不断完善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的工作机制,推动职工素质提升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唐于辉表示,将以“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升、地位上提高、权益上维护”为总体思路,释放“产改”活力,奋力书写有温度有质效的“产改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