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办“产改”工作专题培训班

深入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调研活动

开展2023年“劳模工匠进学校 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

举办养老护理员(初级)项目制培训班

深入非公企业试点单位开展“产改”工作调研活动
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政治引领;开展“春风送岗”行动,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加大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发展党员力度,将生产一线懂技术、懂管理、懂经营的优秀产业工人吸纳入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让职工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建设……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调动广大产业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集体协商,让职工干事更有劲头
“我9月份领了6285.82元工资,比一般的中层管理人员还要高。”拿到9月份工资后,广西隆林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坝后电站运行值班员、高级工韦定宽笑呵呵地说道。
在广西隆林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工比管理层人员工资高,这得益于该公司结合实际情况,让企业代表与职工代表共同协商,建立健全了合理的绩效奖励分配机制。广西隆林电力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主任彭亚辉表示:“提高一线技术工人的工资福利,让他们感受到单位对自己的重视和关注,有利于激发职工干事的热情。”
为健全激励机制,增强产业工人获得感,隆林各族自治县人社局、县总工会、县工商联等单位指导企业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通过工资集体协商,建立和完善合理工资形成机制、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
据了解,目前隆林各族自治县共签订工资集体合同21份,覆盖企业52家,覆盖企业职工2857人;其中25人以上企业17个,覆盖职工2296人,不断激发产业工人主动性和创造性。
榜样引领,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陆雨琼、张月梅、陈红英、龙腾……这些都是百色工匠、隆林苗族刺绣代表性传承人杨云在非遗进校园活动和大中专院校教学中带动起来的学徒。杨云2006年就开始带学徒,对于愿意学艺的人,她都倾囊相授,就像当年母亲、姐姐指点她一样,一边传授技艺,一边讲述“纹样密码”,还一起创作作品参赛、参展。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了一批年轻人来学习、传承苗绣、蜡染手艺。
如今,跟着杨云学习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带动了苗绣产业的发展。“陆雨琼已经掌握了30多种针法,作品《花团锦簇》在2019年获得‘八桂天工奖’鼓励奖,其他人也各有所成,有的已拥有了自己的店铺,有的也跟着我积极开展非遗传承活动。”杨云说。
隆林各族自治县总工会通过“创培结合”的方式,在经费上大力支持推进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组织劳模、工匠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进园区开展技能培训,打造“劳模在身边 工匠传帮带”主题品牌,让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得到高效发挥。
在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同时,隆林各族自治县注重选树优秀技术人才榜样,发挥榜样、模范引领作用。目前,隆林各族自治县共有市级以上劳模16名,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4个,选树“百色工匠”5人,这些优秀技术人才为隆林各族自治县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完善培训,提升队伍职业技能
“今天是我们初级电焊工培训的最后一天,希望各位学员认真学习,争取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都能顺利通过考核……”今年,在隆林各族自治县人社局组织开展的初级电焊工技能培训班上,授课教师对学员们提出了要求。
为了提升产业工人队伍职业技能,隆林各族自治县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该县2021-2025年全县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规划纲要,制定了全县劳动竞赛五年规划,将职工队伍素质提升作为主要任务。
“我们与人社等部门加强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带领引导行业企业自觉加强职工技能培训,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职业培训,形成推进产业工人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合力,提升整个职工队伍的职业技能。”隆林各族自治县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由部门、企业和社会职业学校等不同主体开展的职业技术培训累计30余场次,参与培训的职工达到1.6万人次。隆林各族自治县还积极选派优秀选手参加百色市级劳动技能竞赛,其中2名产业工人获奖,同时荣获劳动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