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丹心一片 唯有逐梦前行
来源:桂工网    作者:梁锦鸿    发表时间:2024-10-23 16:34:00
摘要:我听过响到深夜的欢声笑语,那是在外务工的孩子归家、阖家团圆的欢乐,我听过随风飘荡的机器轰鸣声,那是水稻、玉米大丰收,农民脚踩收割机的喜悦……在追求美好生活这条路上,永远是进行时。而我将继续在地门村这一片土地上多干事、干实事,贡献青春力量!

  2023年,我主动申请来到河池市的地门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踏入地门村,我眼前一亮,在国家政策、后盾单位的大力扶持下,地门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如今已经大变样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水、电、路已经全部到村入户,村民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美好的未来。

  不可避免的是,工作中,困难还是重重。光是熟悉365户脱贫户就已经花费我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三个月里,因为语言不通、地方不熟,我很难开展强村富民工作,来驻村之前“让村里的村民过上更好日子”的愿望要实现也变得遥遥无期,我开始陷入迷茫、怯懦。

  为更好地开展帮扶工作,也是为了更快融入地门村这个大家庭,我主动向村支书学习在农村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村里有一对父子,父亲早年在外务农,因工伤无法继续在厂打工,只得回家种植农田,只为抚养好完全无劳动能力的先天智力残疾儿子。在得知家中情况后,我便立即准备材料为该户申请低保提档、借助“阳光助残项目”政策为其申请生猪养殖机会,万幸帮扶政策都顺利落地。但我深知这是杯水车薪,为挖掘更多增收途径,我多次利用饭后串串门的机会,以拉拉家常的形式,鼓励其振奋精神、务农增收。四月初,正是水稻插秧的好季节,考虑到该户父亲耕种难度较大,我便下田和他一起插秧,经过一天的努力,我们两人“出水才见两腿泥”,而那两亩地也悄然“只见青绿”了。我还时不时去看那两亩水稻田,长势喜人、绿油油的,正如这对父子,通过努力,生活蒸蒸日上。

  我到村里时,“厕所革命”已经进入尾声,但仍有小部分农户没有对自家厕所进行改造。在入户时,我观察到有户老人仍在使用尚未黑灰分离的旱厕。看到这窘况,在老人同意厕所改造后,我及时联系村里从事建筑零工的脱贫户来为这户人家改造厕所,真正实现了“一户改造,两户增收”。在拆厕所墙壁期间,考虑到建筑工仅有一人,可能会拖慢改厕进度,我便利用下班时间来到家中当起了“拆墙工”,撸起袖管就是哐哐干,虽然做得不多,但同时捂热了两户人家的心。过年前,我再去这户人家中,家中的厕所变得宽敞了,老人家的笑容也更加幸福了。

  河池农村成了我生活中的“第一课堂”,我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但是我不后悔。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我从稚嫩到成熟,从格格不入到融入其中,我曾在暴雨连绵的五月天到河道旁查看涨水消退情况,曾在日头毒辣的六月天上山查看毛葡萄产业园种植增收情况,我曾吃过“闭门羹”,当过“落汤鸡”,但这些经历终将会成为我精神强大的养料。

  毕竟,我听过响到深夜的欢声笑语,那是在外务工的孩子归家、阖家团圆的欢乐,我听过随风飘荡的机器轰鸣声,那是水稻、玉米大丰收,农民脚踩收割机的喜悦……在追求美好生活这条路上,永远是进行时。而我将继续在地门村这一片土地上多干事、干实事,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柳州城区公路养护中心科员)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