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良好的家风涵养人,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在鹿寨县鹿寨镇龙坪村,也有一个全村人口口相传的好家庭,家中的父辈莫有良一心向善、乐于助人,他的3个儿子也深受影响,两代人爱心接力,所行善举在当地传为佳话。
心系村民,修建洗衣码头
莫有良家住龙坪村上龙屯,时间的镜头拉到2005年,当地村民一直都有就近到河边洗衣服、洗菜的习惯。莫有良看村民洗衣的河边窄小不方便洗衣服,人多的时候甚至都站不下,雨天湿滑更是存在安全隐患。那时候的莫有良在外打拼不久,刚积蓄了一点钱。想到修建洗衣码头既能方便村民洗衣服,又利于下游的田地灌溉,他没有一丝犹豫,主动出资一万多元修建了洗衣码头,解决了村民的洗衣难问题。
近几年,龙坪村委牵头对上龙屯的洗衣码头实施升级改造,可项目实施前还遇到了征地问题:通往洗衣码头这段路要经过村民韦阿姨的田地,而韦阿姨又是莫有良儿子莫如道的丈母娘,莫如道主动到丈母娘家说请,并成功说服丈母娘义务让田修路。“如道这个娃仔善良、有爱心,这个女婿我是很肯定的,所以他来跟我讲让田修路,造福村民,我是很支持的!”韦阿姨说。
项目实施期间,莫有良一家人积极响应,自发捐款,还主动投工投劳,利用自家勾机运输物料、开展机械作业等。在全村人的共同努力下,上龙屯的洗衣码头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升级改造,如今上龙屯的村民洗衣洗菜不再担心日晒雨淋,洗衣码头的蓄水也为沿途下游近百亩的田地提供灌溉。
主动作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
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之前,上龙屯存在饮水难的问题。为方便群众用水,莫有良主动寻找水源点,从近2公里外的山上一路安装水管接到村口,还安装了水龙头,并对接水点的路面进行硬化。接水点也一直沿用至今,每天依然有村民来接水。
“我基本上是每两天来接一次水,山上下来的水清凉甘甜,平常饮用、做饭烧菜都用这水。”韦大哥家住四排镇龙团村,他和村里的部分村民经常到这里接水。“非常感谢莫大哥,给我们免费用水。”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之后,莫有良一家又主动揽下了日常运行工作,其儿子莫如道现在是龙坪村上龙屯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员。为给村民用上放心水,在保证饮水工程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每立方米用水只收1.3元,在附近一带属于最低的水价。“他们别个村都羡慕我们,讲我们上龙屯用的是‘最便宜的水',用水管够!”上龙屯村民韦大叔自豪地说。
“当时我们承接下来饮用水运营的这项工作,主要也是想管理好方便大家用水。”莫如道说,父亲的爱心善举,他自小耳濡目染,如今自己也长大成家,希望能将善心延续和传承。
莫有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教育儿子,塑造了他们的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好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家庭,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
(作者单位:鹿寨镇人民政府)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