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神马双飞翼,场上明珠万道光。且喜高楼腾运气,恍如仙境是家乡。大概都是广西本地人的原因吧,所以拿到《时间之野》这本书的时候,我总有一种亲切感。同样是在广西土生土长的何述强,他在文中对家乡自然山川以及人文旷野进行了诗意的洞察和理性的思考,让我在隐微之处总能看到缕缕透过心扉的亮光。
书中的风景
书如其名,文亦是。时间的鞭影、故乡是每个人心中隐秘的事物、沉寂中的轰鸣、石龟行走在记忆的洪荒旷野中、江山诗意此中藏……这不是文言诗句,而是《时间之野》三辑内容的篇目——有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有对故乡、家族的回忆;有绚丽多姿的八桂自然风光,更有超越生死的深厚情怀。
曾经我以为时间是流水,淌过无痕,时间也好像是一场梦,过眼云烟。但是,从有一次下乡到三伯父所住的那个乡镇,再到一条叫来宝的狗来写曾祖父,又到血浓于水的叔伯之情。这里有江水微弱的呼吸,有寂寞的飞蛾对光明的一次次撞击,有自然界柔韧的生命,还有现实生活质朴的气息。都说作品内容回归心灵,《时间之野》其中所透露出的广西人民的精神信仰,有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精益求精,有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不忘初心,也有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严于律己,更有着"天降大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坚韧不拔,既超然于物外,又有对自然的敬畏,让作品多了一份严肃与厚重。那一刻我蓦然觉得,曾经擦肩的、错失的、辗转的,原来都是为了今日的遇见,此时多想变成一砚墨。
身边的风华
不禁想起自己少年时期的那份单纯、那份真诚、那份热烈以及对于自己身边的那些人、那些事、那座城的深深惦念。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站在家乡的这片大地上,看到的是一望无垠的广袤大地,还有一望无际的高远苍穹,在敬畏着天地间的同时,愈加地感觉到了生命的渺小,让人不禁扪心自问:我是谁,从哪里来,又该到哪里去。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推动全社会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广西更是以自身极其淳朴的底色,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不同于何述强以笔墨渲染的韶华,广西铸就了太多太多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时代新人,他们值得歌颂,也理应受到尊重。她是“80后”桂林人谢丽群,2001年毕业后成为阳朔一景区的导游以来,每天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带团讲解的一个小时里,把家乡美丽的山水和多彩的民族文化介绍给每一名游客;他是深耕铝电解生产一线,深入专研铝电解行业技术的吴定高,与所在团队集思广益、攻克难题,从源头思考,不断摸索试验,补齐广西铝产业链在高端原铝产品的空缺;他是所有为了建设壮美广西的“桂”人,守候着这片土壤,播种下了颗颗初心,用自己的双手奉上这颗纯真之心,用自己的一生诠释出热爱家乡的忠心理念,用一生的心血去奋力拼搏。
成长的风格
高尔基说过,时间就像一根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时间又像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深夜里,我辗转反侧,起身俯首在几案上,思考着往昔发生的事情。那过往的一幕幕仿佛敲打着我的内心,荡漾起了回响。回眸回首,时间总是匆匆流水总是无痕,特别的经历必然会带来特别的体会,特别的感触必然会有更深的思考。青春的花朵在夕阳落下之际才被拾起,童年的记忆也在暮年之时成了回首的往事。而我置身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我也成长在广西所孕育的文化文明之中,想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用自己的那份广西精神,为广西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正是在广西的守护下,感悟着生命的力度,取悦着凡尘下的自己,收获那难得时光下的愉悦心情。明心似镜,情若琉璃,在随性里接受着即将到来的一切,等待和停留中沉淀出更好的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我告诉自己要帮助孩子走向更好的自己,是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而我也深切地感受到,单纯地奉献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更需要我们融入自己的深厚感情,坚持那份持久的努力和不懈的付出。
时间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逝去的容颜是凋落的花朵,还是南飞的大雁?《时间之野》给予我们了最好的答案: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亦是起承转合。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识,我们必不辱使命,得以与众生相遇。现在的我看着这不同往日的广西,感受到的是万千守护带给我们的别样风采。
人的一生能走出自己的原点多远?人生漫漫,回首往来。广西,永远是一个我们广西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作者单位: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江川中学教师)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