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奋斗者之歌
——读《国之脊梁》有感
来源:桂工网    作者:罗梅娥    发表时间:2024-10-18 17:37:40
摘要:俗话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深以为然。虽然我已经参加工作将近二十年了,但喜欢阅读的习惯依然没有变。
  俗话说“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我深以为然。虽然我已经参加工作将近二十年了,但喜欢阅读的习惯依然没有变。最近,我在闲暇之余阅读了《国之脊梁》这本书,书里讲述了40位中国院士的故事,有我们非常熟悉的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林巧稚等人,他们的研究领域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考古、医学,以及新中国的标志性重大科技成就——“两弹一星”,他们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研究,与时间赛跑,不怕失败,坚韧不拔,体现了老一辈的爱国情怀和匠人精神,着实令人敬佩!因为有他们,才有祖国现在的强盛以及今后耀眼的光明,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

  其中,有一个人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我,她就是王承书。她出生于1912年,是中国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年近半百,转行搞一项自己完全不熟悉的东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最佩服她的一点是,做任何事永远不要觉得开始太晚。现在有一些声音说,过了三十五岁就是职场大龄人员,面临淘汰了。其实这个年龄段正是经验足、技术硬、沉稳负责的黄金时期,奋斗不应该只是年轻人的专利,而应该贯穿于生命的整个历程。

  另外,我发现书里提及的科学院士不全是男性,也有不少女性,正所谓“谁说女子不如男”。我所在的公司是一家生产工程机械设备的国有企业——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我们柳工也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女职工,比如女工程师杨锦霞,2005年她正式加入柳工从事装载机技术创新和研发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她逐渐发现自己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深入了解装载机的制造技术,她积极观察、主动提问,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得到快速成长。如今她已经在工程机械行业深耕近20年,在装载机的研发和产品优化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她是“开”在工程机械行业的“铿锵玫瑰”,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共性,就是这些国之脊梁将个人得失看得非常轻,从来不会去关注自己得了多少好处,甚至一部分人为了建设祖国而放弃了国外优渥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决然地回到故土。虽然国内生活清苦,但他们却为能够为祖国出一份力而感到无比自豪。如此高尚的爱国情怀也感染了我,让我对艰苦奋斗精神领悟得更加透彻了。我曾经因为工作上的事感到迷茫过,自从入职柳工到现在已经16个年头,辗转于业务部、市场部、信用部、品牌部,因此熟悉各种流程以及软件的使用,平时工作也完成得好,但一直是个专员,看着身边的同事和朋友一个个走向更高的平台,我心里偶尔也会失落,加上年龄的增长,我偶尔也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很没用?但是看了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这些优秀的国家人才,有很多是默默无闻甚至隐姓埋名,什么升职加薪、高官厚禄都不在他们的人生规划里,唯有奋斗是他们不变的目标,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有奋斗者都是新时代的楷模。我跟他们比起来,确实感到惭愧,我也明白了在平凡的岗位上,并不意味着毫无价值,而是应该向优秀者看齐,干一行爱一行,不管被安排到什么岗位,都要发扬奋斗的精神,把工作做到极致,成为自己岗位上的专家,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工作中,不管是什么年龄,即使是平凡的岗位:一线员工、研发人员、营销将士、职能部门、售后客服……只要有梦想、有奋斗,每个人都能实现自身价值,书写壮阔的人生篇章。

  (作者单位: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