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堂家风课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俗。在我的家里,清明却是一堂生动的家风课,让我受益匪浅。
清明,父母教给我们的是勤与俭。清明时节正是春播春种的好时光,父亲天不亮就起床,简单洗漱之后,扛着犁、赶着牛、哼着小调去耕田。他把水田刮得平平整整,一垄一垄大小长宽一致,整整齐齐,用于早稻的撒种育秧。母亲在家里对耐着性子泡胀的谷种慢慢催芽,让每一粒谷种都爆出尖尖细细的白芽芽后,撒到父亲整好的秧田中。同时,种瓜种豆种红薯的活儿也排着队似地一件一件来临,让父母亲一刻也不得闲。
在我的家乡,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包粽粑,父母白天要忙农事,只好挤出晚上的时间包粽粑。傍晚,母亲把平常省吃俭用积攒的食材准备好,将粽叶泡胀、洗净,加班包粽子。在母亲和姐姐们的巧手侍弄下,一个个三角的、四角的、圆柱的粽子摆满了篮筐。父亲洗好大锅,准备干柴,连夜熬粽子。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厨房里的浓浓粽香就迫不及待地“钻”进鼻腔。剥开还冒着热气的粽子,沉浸在腊肉、糯米、花生、板栗等食材的美味中,才体会得到母亲先前省吃俭用把腊肉、板栗之类的藏好,是为了给家人留一份清明美味的良苦用心。
清明,父母教给我们的是祀与孝。清明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时节,父母领着我们去给先祖扫墓,把一座座坟墓的杂草割干净,把破损的墓基整理好,在墓碑贴好红纸、挂上花花绿绿的五色纸,添土压纸钱,摆放三牲、米饭、清酒等祭品,在先祖们食飨的间隙,父亲见缝插针地给我们讲述家族故事,让我们知道曾祖父勤劳致富的励志故事,祖父祖母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孝老爱亲、和睦团结的感人事迹等等,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根源,传承先辈们勤劳、本分、向上、和睦、友爱的家风家训。回到家里,父母带领全家人烹饪节日晚餐,既有鸡鸭鱼大菜,也有在祭祖途中采摘的野藠、竹笋等时鲜野菜,餐桌上多了一份明艳的春色。餐桌上,一家人和和气气,纷纷给长辈和小孩子挑出柔软易咬的肉菜,那份孝老爱亲的情谊,那份和谐的气氛,洋溢在房屋的上空,传出的是一阵阵欢声笑语,仿佛就是清明时节最美的风景。
如今,父亲和母亲已逝去多年,安详地躺在家乡的一座小山脚下,携手在另外一个世界关注着我们。父母言传身教给我的“勤劳、俭朴、崇祀、孝顺、谦和、友善”家风早已深深烙在了记忆深处。我自豪地接过了家风接力棒,带领妻儿勤俭节约、齐心协力搞好小家庭,每逢清明节都要在先辈们的坟前给子女讲讲家族的根源、讲讲先辈的故事,将这堂独特的家风课一代代传下去。
清明,父母教给我们的是勤与俭。清明时节正是春播春种的好时光,父亲天不亮就起床,简单洗漱之后,扛着犁、赶着牛、哼着小调去耕田。他把水田刮得平平整整,一垄一垄大小长宽一致,整整齐齐,用于早稻的撒种育秧。母亲在家里对耐着性子泡胀的谷种慢慢催芽,让每一粒谷种都爆出尖尖细细的白芽芽后,撒到父亲整好的秧田中。同时,种瓜种豆种红薯的活儿也排着队似地一件一件来临,让父母亲一刻也不得闲。
在我的家乡,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包粽粑,父母白天要忙农事,只好挤出晚上的时间包粽粑。傍晚,母亲把平常省吃俭用积攒的食材准备好,将粽叶泡胀、洗净,加班包粽子。在母亲和姐姐们的巧手侍弄下,一个个三角的、四角的、圆柱的粽子摆满了篮筐。父亲洗好大锅,准备干柴,连夜熬粽子。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厨房里的浓浓粽香就迫不及待地“钻”进鼻腔。剥开还冒着热气的粽子,沉浸在腊肉、糯米、花生、板栗等食材的美味中,才体会得到母亲先前省吃俭用把腊肉、板栗之类的藏好,是为了给家人留一份清明美味的良苦用心。
清明,父母教给我们的是祀与孝。清明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时节,父母领着我们去给先祖扫墓,把一座座坟墓的杂草割干净,把破损的墓基整理好,在墓碑贴好红纸、挂上花花绿绿的五色纸,添土压纸钱,摆放三牲、米饭、清酒等祭品,在先祖们食飨的间隙,父亲见缝插针地给我们讲述家族故事,让我们知道曾祖父勤劳致富的励志故事,祖父祖母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孝老爱亲、和睦团结的感人事迹等等,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根源,传承先辈们勤劳、本分、向上、和睦、友爱的家风家训。回到家里,父母带领全家人烹饪节日晚餐,既有鸡鸭鱼大菜,也有在祭祖途中采摘的野藠、竹笋等时鲜野菜,餐桌上多了一份明艳的春色。餐桌上,一家人和和气气,纷纷给长辈和小孩子挑出柔软易咬的肉菜,那份孝老爱亲的情谊,那份和谐的气氛,洋溢在房屋的上空,传出的是一阵阵欢声笑语,仿佛就是清明时节最美的风景。
如今,父亲和母亲已逝去多年,安详地躺在家乡的一座小山脚下,携手在另外一个世界关注着我们。父母言传身教给我的“勤劳、俭朴、崇祀、孝顺、谦和、友善”家风早已深深烙在了记忆深处。我自豪地接过了家风接力棒,带领妻儿勤俭节约、齐心协力搞好小家庭,每逢清明节都要在先辈们的坟前给子女讲讲家族的根源、讲讲先辈的故事,将这堂独特的家风课一代代传下去。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