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是什么唤醒了中国这头东方雄狮,让中国于波涛汹涌的浪潮中稳步前进,逐渐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答案很显然——劳动。是谁的劳动?是农民,是工人,是万千中华儿女。
漫行古早征程道,劳动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让中华之声从遥久的年代起便响彻不绝。“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诗经》中恳切的教导展现了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品质——以劳动立身,以劳动立国,以劳动创造美。在工人的手下,万里长城与连绵起伏的山脉,尽展雄伟之姿;在工匠的手下,青花瓷之美远传海外,向世界展现中国风韵;在万千劳动者手下,中国之文明历千年而不绝。
在举步维艰的革命建设年代,劳动让中华儿女真正地站起来、富起来。追忆革命时期,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军民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只凭一双厚实粗糙的手,为自己打下了生存之地,而后求得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回顾建设岁月,河南林县的农民一个个腰系绳索,在山崖上一锤一锤地凿出红旗渠,为自己谋求致富之道;回首改革年代,无数像邓稼先、钱学森一样的技术人员将青春奉献给了岗位,他们刻苦钻研,辛勤劳动,为国家创造两弹一星、飞机航母,为人民送来安全保障。
如今,中国已迈入全新的发展之道,航行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漫漫大洋中,如何能在扑朔不定的迷雾中抓住发展机遇?唯有一以贯之的劳动。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劳动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幸福从来不是动动嘴皮子、坐吃空等就能盼来的,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复兴,除了劳动实干,别无他途。
放眼当今华夏大地,无数劳动者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从名校毕业的大学生黄文秀,放弃高薪工作,毅然回到故乡,为百姓谋发展、谋幸福,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书写了美丽的青春之歌;工程师林鸣,不眠不休,奔走于工地,为建设工程尽心尽力,最终带领团队创造了横跨五十五公里的、世界瞩目的港珠澳大桥;还有一代又一代奋斗不息的航天人,呕心沥血,接力传承,实现了“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北斗”指路、“天河”遨游苍穹……他们是这个时代伟大的建设者,也为我们在追梦道路上指明了方向——以劳动之力逐梦前行,则中国梦指日可待。
立于时代之浪潮,放眼山河万里锦绣,中国梦的建设者是你,是我,是全中国的每一个人。时代的重责落于我们肩上,我们应牢牢担起,不负国家之望。“为人在世莫嗜懒,嗜懒之人才智短。”不劳动,怕苦怕累,何以成就大业?今日推辞劳动,明日我们又有何技可依,何才可用?坚持劳动,矢志前行,让万千劳动之力量,构筑中国美好的明天!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