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节,节日的欢喜在家乡这座小县城里不断涨溢。扣着自制图案和名号的本地出货月饼和外产的月饼摆满了街道两边,月饼的油香和柚子的清香早已按捺不住穿过小城,飘荡开来。那种等待节日的心情,从姑娘江两岸的张灯结彩看出端倪。浓浓的节日氛围在微信朋友圈里不断荡漾,彼此的寒暄期盼天涯共此时的美好祝愿。
在马山县城,开门就能见到连绵群山,是名副其实的山城。山城的天空上月亮越来越明,裹着一层清辉。在我的记忆中,山城的那轮圆月,总是那么炯炯透亮。月亮总是从山的那头缓缓升起。她是那样大、那样明、那样圆,亮晶晶、白茫茫的,如光华水银一般洒过。姑娘江从山城穿流而过,清亮的河水终日映照着两岸,楼房和树木因此沾满了水汽。每到中秋之夜,河上有明月的投影,波光粼粼,河堤上人影绰绰,河边赏月,满怀清欢,这样的夜色,成为许多山城人永远不会生锈的记忆。
我对儿时中秋的最深记忆,是中秋那天,同一个单位大院的每家早早就宰杀好平时舍不得吃的自家养的鸡鸭,那个年代县城还没有煤气,每家都安有一个火柴灶,一时间,大院的厨房上空同时炊烟袅袅,空气中飘出诱人味蕾的香味。各家备好月饼和各种小吃,就等着吃完晚饭后集中围在院子里共同赏月。能干的妈妈一个人麻利地张罗一家人的晚餐,当妈妈围裙一解,全家人就可以欢欢喜喜上桌,围在一起吃一顿热热闹闹的中秋团圆饭。妈妈不停地往儿女们碗里夹肉,“吃慢点,别噎着”看着狼吞虎咽的我们,妈妈在一旁不时提醒。妈妈的厨艺,总让我们这些小家伙吃得意犹未尽,碗里一颗米粒都不剩。
晚饭后等月亮出来,各家就搬出桌子椅子摆放中秋食品,点起蜡烛拜月,大院里的孩子们一起分享各家买的月饼和柚子,提着大人扎的灯笼,嬉戏打闹着,大人们说如果哪个孩子能追上月亮就会实现心中的梦想,我们一群孩子当真,在单位院子里不停地跟月亮赛跑。那时候觉得好奇怪,我们走,月亮也跟着走,我们停,月亮也静静地在天上等着我们,大人围在桌边聊天,笑看天地之间这场有趣的竞赛。多年以后追月的孩子已长大,这个梦想又延续到了下一代。
印象当中,中秋佳节那几天县城的电影院会放映精彩的故事片,玻璃橱窗里张贴着新电影的海报引人注目,电影角色的面孔画得很有张力,一眼就能看出好人和坏人。节日加场是必然的,售票窗口挤满了人,大门前自然人头攒动。
山城的月光似水,又不似水,她比水还宁静、还清越、还柔媚,白茫茫地从黝黑的天底里漫溢,梦一般地漫溢,轻盈地浮在空中,又轻盈地笼罩着山城。
月满中天的时候,那大大的、圆圆的月亮仿佛都是山城的,是山城把她托起来的,好像一抬臂又能摘下。这时候的月光也像一场无声无息的透雨,到处都被她浓浓地浸润着,泛起一片亮汪汪的世界来。
今天,那颗月亮依然清照着小县城,而今的山城已经变大、变美,到处都充满着现代的气息。夜幕降临,一盏挨一盏炽亮的街灯、一片连一片的霓虹灯让山城的夜流光溢彩、绚烂无比。每逢佳节倍思亲,我想到远在天国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那份待人的温良,对子女的厚爱以及大院邻里相亲相爱和谐共处的画面就像月光一样皎洁美好和温暖。

桂公网安备 450105020000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