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人才培育 更好迈向数智未来
来源:
作者:潘铎印
发表时间:2025-09-10 19:13:08
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强化数字人才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走深走实,通过健全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迭代升级支持政策,着力打造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2.0版,组织开展培训114期,培育数字技术工程师5580人。
近年来,重庆市强化数字人才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走深走实,通过健全目标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评价体系,迭代升级支持政策,着力打造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实施方案2.0版,组织开展培训114期,培育数字技术工程师5580人。 (据《中国组织人事报》)
数字人才是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能力为核心,能够运用数字技术驱动业务创新、提升效率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生产工作,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不断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数字强国建设。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蓬勃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场景,对数字化应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人才培养需要时间,当前供给速度缓慢,人才总量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大,特别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大数据等相关领域人才需求量激增。
数字人才是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形成集聚效应,打造一支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要顺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新需求,增强人才培养改革紧迫感,加快数字人才培育,为我国数字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强化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构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在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数字学科建设,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既具技术创新能力又懂产业融合的复合型高素质数字人才。要突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优势,推动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融入职业教育,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高校、职业学校与企业应畅通“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数字人才培养,坚持“产教融合、产才融合”,推动壮大高质量数字人才队伍。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让数字人才供给符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要在人才引、留、用上下功夫。政府应加大数字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加强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通过定向培养、引进等方式,优化人才结构。要深化数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数字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打造数字人才发展新生态,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抢抓数智技术发展机遇,加快数字人才培育,充分发挥数智技术在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
数字人才是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专业能力为核心,能够运用数字技术驱动业务创新、提升效率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随着数字化技术不断深入社会生活生产工作,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不断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数字强国建设。
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蓬勃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和新场景,对数字化应用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人才培养需要时间,当前供给速度缓慢,人才总量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大,特别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大数据等相关领域人才需求量激增。
数字人才是推动相关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开展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专项行动,提升数字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增加有效供给,形成集聚效应,打造一支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要顺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新需求,增强人才培养改革紧迫感,加快数字人才培育,为我国数字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强化数字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构建数字人才培养体系。高校要在推动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积极作用,加强数字学科建设,加大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力度,培养既具技术创新能力又懂产业融合的复合型高素质数字人才。要突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优势,推动相关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将数字素养与技能培养融入职业教育,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高校、职业学校与企业应畅通“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数字人才培养,坚持“产教融合、产才融合”,推动壮大高质量数字人才队伍。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数字人才集聚效应。让数字人才供给符合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需要,要在人才引、留、用上下功夫。政府应加大数字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支持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加强数字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通过定向培养、引进等方式,优化人才结构。要深化数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数字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健全激励机制,打造数字人才发展新生态,激发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数字经济方兴未艾。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抢抓数智技术发展机遇,加快数字人才培育,充分发挥数智技术在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