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三招”破题为劳动者筑“新”家
来源:桂工网    作者:毛艳姗  范静    发表时间:2025-09-12 09:40:09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逐渐成为助力北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为城市运转和居民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流动性强、组织松散等问题。为此,北海市银海区总工会通过“精准摸排+多元建会+智慧服务”体系,破解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难题,并成功入选广西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为全区提供创新入会样本。

北海市银海区总工会积极构建“精准摸排+多元建会+智慧服务”体系,破解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难题——
“三招”破题为劳动者筑“新”家

□桂工网记者 毛艳姗  通讯员 范静

  “感谢工会组织给我们的入会大礼包,这不仅是一份物质上的馈赠,更是工会对我们关怀的体现。”“有了‘家’就是不一样!”不久前,北海市银海区总工会在吾悦广场举行“建会架桥梁 入会暖人心”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体建会入会仪式,快递小哥等新入会会员纷纷感慨道。

  近年来,随着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快递员、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逐渐成为助力北海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为城市运转和居民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流动性强、组织松散等问题。为此,北海市银海区总工会通过“精准摸排+多元建会+智慧服务”体系,破解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难题,并成功入选广西工会重点工作创新案例,为全区提供创新入会样本。

数据赋能,精准摸排服务对象

  “我们通过数据赋能,联合多部门对职工信息进行摸排、建立‘一人一档’管理机制,精准摸排出可入会对象。”北海市银海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吴家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海市银海区总工会通过整合市场监管、人社等部门数据,对银海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了地毯式摸排。“比如实地走访物流园区、商业综合体进行调研,结合问卷调查,构建了包括就业人数、分布区域、就业单位、工作时长、权益诉求等指标的动态数据库。”银海区总工会社会化工作者韦莹思告诉记者,在摸排过程中部分兼职、临时职工的劳动关系信息难以核实,职工离职、联系方式变更等因素导致信息存在遗漏、失效等问题,银海区总工会还会建立部门联络员制度。由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及跨部门职工信息的统一对接,消除信息碎片化问题。

  “跨部门数据共享打破了信息孤岛的局限性,实现了从模糊管理到精准画像的转变。”吴家顺表示,这种“行政数据+实地核验”的双轨验证模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就业群体流动性强带来的统计失真问题。

  而建立“一人一档”管理机制和工作台账,则是在职工入职后由工会专人负责收集信息,确保每位职工均纳入档案管理体系。其档案涵盖职工基本信息、联系方式、所属工会等,并由专人定期核查档案完整性与准确性。如此一来,工会可以通过档案快速掌握职工需求,针对困难职工记录开展帮扶,提升工会服务精准度;完整的档案记录也可以为职工维权提供依据,如职工遇劳动合同纠纷、福利发放争议等可迅速从档案进行追溯,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增强职工归属感。

多元建会,创新模式突破瓶颈

  “我通过企业工会推荐从线上提交申请后,顺利成为工会会员。”广西震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会员黄淞感慨道,“入会后,每年都享受到了工会在健康体检、生活帮扶、子女关爱等方面的关怀,让我们觉得跑车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真正有了‘娘家人’撑腰!”

  近年来,北海市银海区总工会积极实施行业化、区域化和数字化“三化建会”策略,加快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进度。其中,“行业化”即通过组建物流行业工会联合会,吸纳货运企业及其员工入会,黄淞便是通过这一渠道顺利入会的。

  “银海区总工会联合北海吾悦广场和万达广场管理方成立商圈联合工会委员会,吸纳商户员工、物业人员成为会员,形成统一管理与服务体系,便是‘区域化’吸纳会员举措。”韦莹思介绍道,会员入会后可以在获取节日慰问、困难职工帮扶等福利的同时,还可获得法律咨询、劳动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通过资源整合与精准服务,联合工会既提升商圈员工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又促进商圈协同发展,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受益”的双赢目标。

  “‘数字化’入会即运用“职工之家”APP,通过线上提交资料、在线审批等,完成入会。”据银海区总工会社会工作者黄挺威介绍,新业态劳动者线上入会全流程分为“扫码申请—智能审核—动态管理”三大环节。银海区总工会结合“职工之家”APP等平台功能,实现了从申请到转会的全链条数字化办理。

  截至目前,银海区总工会已推动成立3个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组织,涵盖货车司机、商场信息员、环卫工人等多个群体。其中,北海吾悦广场商圈联合工会委员会和北海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成为典型代表,共涵盖了154家法人单位,新增会员人数达314人。

精准服务,增强职工会员粘性

  为增强职工会员粘性,银海区总工会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推出多样化帮扶举措,精准满足不同群体需求。

  2024年10月,李女士在银海区某工地务工期间遭遇工伤事故,导致四掌骨骨折,首次手术便花费近7000元,且后续还需进行二次手术,这给她带来身体痛苦的同时也加重了经济负担。

  事故发生后,李女士多次与雇主刘老板协商赔偿事宜,要求刘老板支付两次手术费用以及3个月误工费总计3万元,但始终未得到刘老板明确答复,这让李女士陷入困境。

  当年10月28日,无奈之下李女士拨打了12351职工服务热线,向工会求助。银海区总工会接到求助后,迅速指派了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刘宇超介入处理。2天后,调解会在银海区工会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工作室正式举行,最终促使双方达成共识,刘老板承诺于当年11月10日前一次性向李女士支付手术费及误工费2.3万元。

  “从李女士向工会求助到问题圆满解决,仅仅用了3天时间。”刘宇超表示,高效的调解不仅避免了冗长的诉讼流程,减轻了双方在时间和经济上的成本投入,更通过法理结合情理的调解方式,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明确了雇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彰显了“小标的 大民生”的调解理念与价值。

  在权益保障方面,银海区总工会积极构建了“工会+仲裁+法院”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筑牢权益“防护网”。自2020年该机制运行以来,累计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507件,调解成功率高达90%。

  “为了增强工会会员粘性,我们做的远不止如此。”据吴家顺介绍,银海区总工会始终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娘家人”服务范畴,重点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休息难”问题,辖区内目前共建成7个工会驿站,为工会会员提供休息、充电、法律咨询等服务,切实提升他们的归属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工会就在身边。

  从“数据摸排”到“多元建会”,再到“精准服务”,银海区总工会以创新破局,让工会组织成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触手可及”的温暖港湾。如今,在北海市银海区的街头巷尾,越来越多的“蓝骑士”、快递小哥主动亮出会员身份,自豪地说出“我是工会人”。

  吴家顺表示,未来银海区总工会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倾听职工的心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时多维度提供法律援助、技能培训、职业发展指导等服务,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工作与生活中的难题。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