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持续释放中国市场吸引力。
在刚刚结束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
值得关注是,本届进博会首次举办了跨国企业家巡馆、中小企业专场对接会和汽车展区现场成交活动。积极强化对接撮合,通过组织近百场专场对接活动等方式,多措并举促进成交,采购商的“购物车”兼具烟火气和科技感。非洲“甜面包”贝宁菠萝开启中国首秀,成功签下大额订单,大量高科技产品也获专业观众青睐,有望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助力产业升级。
卡赫大中华区总裁唐晓东表示,卡赫将进一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和新品研发,用全球领先的清洁设备及清洁解决方案,赋能行业发展,引领中国清洁行业高质量发展。据统计,本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比上届增长6.7%。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近日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利用外资工作。我们将继续抓好稳外资政策落实,持续优化服务,进一步扩大开放。王文涛说:“我同很多的外资企业都讲,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也欢迎跟各国企业共享中国市场的红利。让中国始终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那么,外资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为何如此重要?外商对华投资波动会产生哪些影响?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指出,历史证明,外资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十分重要,这在经济增长、就业、贸易、金融、技术等多方面都有显著体现。2011-2022年间,外资贡献了22.5%的工业增加值,28.3%的工业利润,16%的税收,38.7%的进出口和20.7%的研发投入。外资对就业的贡献也十分明显,外商投资企业吸纳就业人数超4500万,贡献了接近了10%的城镇就业岗位。
王孝松表示,目前虽然外商对华投资总体是在下降,但结构上是有优化的趋势。虽然日本、韩国、美国对中国的投资下降,但有部分欧美国家对华投资“激增”,增长率非常高。另外,产业转移状况不可避免。劳动密集型行业外迁趋势明显,但资本密集型行业没有明显外迁。也就是说,比较高端的产业还留在中国,而且有增长趋势。
关于如何更好利用外资,王孝松建议,一是要引导投资方向,提高引资质量。数量上外资要维持一定规模,同时还要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落实好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配套政策,支持外商投资创新发展,支持外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由制造中心转变为研发中心。
二是改善营商环境。加快营造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依法平等获取资源要素的环境,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推进公正监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惩治侵权的力度。构建全方位的外资服务体系,包括资金、人才、要素跨境流动的便利程度。
三是要加强国际合作,提振外资信心。要立足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的全面实施,探索将国际合作平台优势转化为引资实效。利用申请加入CPTPP等契机,加强与成员国的沟通交流,增强成员国企业投资中国的信心。
四是要探索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签订自贸协定,在开放合作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稳定外资信心。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