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上,获奖选手周浩发言。(受访者供图)
放弃北大高材生不做,却要转学到技校去读书?这孩子脑子是不是有问题?
这是2011年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校长董华强刚刚接到周浩电话时的第一反应。
说起周浩,认识他的人给他的标签是,来自青海省的北京大学高材生——2008年,周浩以660分的高考成绩位列青海省前几名,被北大录取。
既然已经考上了北大,周浩为什么又要转学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呢?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周浩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呢?
“糊里糊涂” 他报考了北大生物系
周浩从小操作能力特别强,喜欢鼓捣东西。他的物理成绩也很好。后来,根据自己的特长,周浩找到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正当他为考入航空航天大学而努力奋斗之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2008年高考成绩公布后,周浩的高考成绩太高了,远远超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录取分数线。
这个分数如果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话,真是太“吃亏”了!按照父母和老师的意思,周浩“糊里糊涂”选择了当年的北京大学热门专业生物系的生命科学专业。在自己的微博上,周浩这样回忆当初选报志愿时的情景:我当时年纪还小,再有主见也只能听家长的。
不能适应北大的学习生活 选择休学
进入北京大学后不久,周浩就有点傻了,身边的同学,个个意气风发,个个都是学霸。因他所选的专业根本就不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生命科学课程中的理论和分析,和他喜欢实操动手的学习趣味格格不入。
他努力尝试让自己去热爱自己的专业。然而,没想到的是北大的课业压力是如此之大,他只能眼见自己的成绩一天比一天差。就这样,在新的学业阶段里,他完全变成了“差生”。他感觉到巨大的心理落差,再也提不起学习热情。每天的学习生活变成了一种折磨。第一学年下来,心力交瘁的周浩只好采取休息一年的方式来调整自己。
在休学过程中,周浩南下打工体验生活。在繁重的工作间隙,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再一次感受到自己对机械工程事业的热爱。
回到北大后,周浩仍然面临刚上北大时同样的困境,学业和情绪状态丝毫没有改观。思虑再三,周浩越来越明白自己的心意——还是希望能和机械装备打一辈子交道。于是,周浩决定从北大退学,到早已考察好的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就读。
周浩当时的这个决定让大家目瞪口呆,父母一点也不能接受。但周浩主意已定。休学一年多来,他已经对国内一些职业院校做了深入调研,同时也对国外职业教育现状,特别是德国的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了解分析。他从德国的职业教育也看到了中国未来职业教育的前景。在德国,学生“分流”很早,学生选择去学技术都是心甘情愿的。他觉得自己应该打破世俗的观念,用行动去实践自己的认知。
周浩是个执行力很强的人,更何况周浩了解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在行业内是领先的。既然自己想搞技术,尤其是数控技术,这里是最好的地方。
他摆事实讲道理最先说通了母亲,然后又在母亲的帮助下成功地说服了父亲。接下来就出现了我们开头见到的那一幕。
2011年,经过多方努力,周浩终于达成所愿,怀揣着对数控加工专业的浓厚兴趣和憧憬,来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
在这个心心念念的学校,周浩又会创造出什么奇迹呢?
刻苦钻研 他成了那个最“靓”的仔
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周浩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刻苦钻研理论、进行技能训练,每天忙忙碌碌于吸收着新的知识、增进新的技能。
能够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做自己擅长做的事,周浩又恢复了开朗乐观的性格。实验室十几台瑞士进口的数控机器、老师面对面地亲自指导、直接上手的机器操作,都让他如鱼得水,他在这里学得格外认真。
2014年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那个最“靓”的仔周浩代表参赛选手宣誓。从北京大学退学、后来又转学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学习的周浩,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并在全国81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拿到了冠军。
周浩在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学习时和在北大学习时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异,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一个人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能够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掌控自己的命运,是多么重要啊。同时,周浩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不分高低贵贱,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曾遇瓶颈 未来可期
周浩的优异表现,使他毕业后得到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周浩经过慎重考虑选择留在母校任教。在母校当教师,他有高考状元的学习功底,有对数控技术的精通,有对职业教育的热爱。
周浩发现,自己不仅喜欢教学,也很擅长教学,成为老师,他可以直接去影响每一个对学历不自信、对未来迷茫的孩子。他的课程获得了学生们的广泛喜爱。
后来,周浩被作为高技能人才引进北京,拥有了北京户口。
但十多年来,周浩也遭遇过发展瓶颈。“十三五”时期,机械制造企业不断腾笼换鸟离开北京,学校数控专业招生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周浩也面临职业生涯的转型。其间,时间紧迫的同时,学历上的短板也被暴露,专科毕业的周浩比较难进入学校的管理岗位,而同期竞争的对手大多都是本科硕士毕业,在学历上,周浩和他们竞争没有优势。
所幸,已离校创业的前校长董华强惜才,知道周浩的困境后邀请他加入自己的教育咨询公司。2019年,周浩加入董华强的公司,再一次与这位伯乐携手,发挥专长,就如鱼儿回归大海。
周浩觉得,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他也在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上,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及自己在时代中的位置。 (来源:《浙江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