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三年前高职百万扩招,首批“回炉深造”的毕业生去向如何?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崔文灿    发表时间:2023-01-31 19:08:48
摘要: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同年5月,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面向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高职扩招。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高职扩招茶艺班学生进行线下课教学。

  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同年5月,教育部联合多部委印发了《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面向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的高职扩招。

  当年首批学生中,不乏三四十岁的中年人。日前,高职百万扩招“社会人员学历提升计划”毕业生告别校园,三年学习就此画上句号。他们的去向如何?这些“大龄学生”如何评价三年所学?又收获了怎样的蜕变与成长?

  1、读书带起创业兴趣

  “现在我对当初的选择更加有信心、有把握,这条路我没有选错!”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20级春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陈汝平感叹自己幸好抓住了求学的机会。

  报读高职前,陈汝平仅有中专学历。他曾经营过电脑装配与销售,就职过工厂报关员,从事过弱电智能化系统安装工程,在这二十年过程中,始终没有在一个行业里站稳脚跟。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2019年年初,陈汝平准备转型,在肇庆市租下几亩地作为自己的学习试验基地,开始培育果树和观赏苗木。

  2019年秋,陈汝平在网上看到了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专项行动招生宣传,心中求知的火苗蓦地被点燃。当时,他已经41岁了,事业正值转型期间,大小事务缠身,边工边读固然辛苦,但当下,他觉得学历提升很有必要,也希望能成为农业产业高技能人才。没有任何犹疑,陈汝平当即报读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经过两轮面试,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高职扩招采用在岗培养与学校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交替等学习形式,采取适合成人、方便就学、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三年来,每周一到周五晚上,陈汝平都坐在电脑前听老师授课。

  在高职读书期间,陈汝平的创业思路被打开:2021年,他在惠州市通过农村流转土地租下20多亩农地,作为盆景苗木生产基地及100多亩珍稀果苗培育合作基地。他积极探索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加入多个相关行业协会,摸索出一条企业+基地,以基地带动周边农户就业的路子。

  “读书带动起我创业的兴趣。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我也很感谢当时的自己。”回忆起三年前的决定,陈汝平十分感慨。

  2、人才培养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

  相较通过高考考入高职的在校生,高职扩招的群体为社会人士,入学门槛并不算高,如对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素质农民等,可免予文化素质考核;加之这三年与疫情重叠,线上教学成主流,怎么保证老师教得好、学生学进去?和普通高等专科学生相比,高职扩招文凭的“含金量”怎么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针对扩招生源,鼓励实施灵活多元的教学模式,可实施弹性学习,最长不超过6年。确保总学时不低于2500,其中,集中学习不得低于总学时的40%,教育教学坚持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坚持宽进严出,严把毕业关口。

  针对高职扩招的学生,学校采取同步授课和异步授课相结合的方式,既有线上直播课,也有提前录好的视频课,也有线下教学点教学。广东科贸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杜宏丽介绍:“我们会根据不同的生源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习实践,教学也会和在校生有所不同。师生上课形式变了,但教学内容没有变。”

  杜宏丽表示,高职扩招以社会生源为主,不少学生本身就是企业员工,对所从事职业有着清晰的认知,在培养这类学生的时候,一方面侧重职业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应该说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标准没有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坚持因材施教、按需施教,是非常新的教育理念。” (来源:《羊城晚报》)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