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三部门公布了第二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国家基地”),这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职业教育法的重要举措。国家基地的遴选充分考虑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兼顾企业成熟程度和行业代表性,以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自身需要,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有行业代表性。国家基地多以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民营龙头领军企业为主,产业链长、岗位群多、分公司遍布广,具有行业代表性和技术先进性。基地覆盖的行业领域,多为关涉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国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行业产业和关键领域。
二是有职业教育基础。基地企业社会责任感强,对投身教育有热情、有激情。这些企业大多深耕职业教育多年,深谙教育教学规律和学校办学之道。不少企业都是通过合作学校推荐或协助申报,成为国家基地。这既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阶段性成果,也为下一阶段深化合作与加深融合开启新征程、掀开新篇章。
三是覆盖专业目录。教育部两次共发布了202个企业实践基地,基本上覆盖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所有的专业大类,能为各专业的中职教师、高职专科教师和高职本科教师提供实践锻炼平台,是专业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充电桩”。
国家基地的遴选具有示范性、引领性和带动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体系,逐渐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其一,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国家基地能在一定程度上破解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流于形式、走过场等难题,推动教师企业实践锻炼走向规范化、标准化。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标准,将其带回到教学改革中,使“三教”改革生生不息,进而建立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机制。
其二,有利于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对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遵循,是类型教育特征的典型表现。解决产教融合问题,既需要系统的思考和统筹安排,也需要细节的撬动和试点探索。通过实践基地,教师从单纯安排学生实习的初级阶段,逐渐向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以及联合科学研究等深层次进发,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其三,有利于营造良好氛围。国家基地的公布,是营造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友好环境的实际举措,有利于提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士气。大型龙头企业示范效应强,会带动中小企业支持、参与职业教育,改变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狭,消除误解,带动全社会重新认识、理解和支持职业教育。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