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石(右)帮助村民收割稻谷
站在村委后山的观景台上,俯瞰着排列整齐的现代化产业园厂房、井然有序的山泉水厂,望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广西汽车集团派驻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原第一书记覃石的自豪感涌上了心头。3年来,他的心血与汗水,已深深融入江门村这片土地。
覃石原是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22年派驻安陲乡江门村的工作队员,2023年任期结束后,覃石选择留任成为江门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覃石严格履行驻村工作职责,结合江门村实际情况,积极打造江门村县级头雁人才示范点建设,不断增强村、屯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带动群众发展产业、促进群众稳产增收,走出了一条符合江门村实际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之路。近日,他荣获“全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
党建铸魂,锻造“红色磁场”
身为壮乡儿女,覃石深知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他聚焦江门村多民族聚居特点,以党建为纽带,架起民族团结进步的桥梁。
覃石推动广西汽车集团党委与江门村党总支部结对共建,创新推出党员亮身份、党员户挂牌、党员联系农户工作法,积极打造“三化一站一平台”清廉文化品牌,将火塘文化、乡风文化、孝贤文化融入其中,搭建阳光监督站与大数据平台,村务开支、项目进度实时公开,村民扫码即可监督。党员们在他的带动下,主动担当作为,积极为村民排忧解难,解决了山地纠纷、产业发展等难题。
面对党员活动场所简陋的问题,他争取到帮扶资金,将闲置空间改造为“江门村苗山头雁讲学堂党建示范点”,成为党员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此外,他还挖掘苗族“火塘议事”传统,带动群众积极打造“火塘夜话”示范点,推动解决了废弃柴棚整治、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事项。
在他带领下,江门村党总支部获评自治区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柳州市“红旗村”党组织;村庄入围广西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并成为自治区首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实践交流基地。
产业强筋,激活“造血引擎”
“无产业不振兴!”覃石把广西汽车集团“艰苦创业 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工作中,以工业化思维破解山村困局,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动建设占地30亩、预算投资4200万元的江门村乡村振兴产业园建成交付。
当得知江门村拥有非常好的水质资源时,覃石立即行动,带领专业团队翻山越岭,踏勘、取样、检测,最终选定优质水源地。为解决启动资金难题,他多次往返柳州,向集团党委进行专题汇报,成功争取到100万元专项帮扶资金。覃石全程参与水厂的建设,紧盯工程进度,协调各方资源,确保项目顺利推进。青云峰山泉水厂于2025年1月正式投产,目前产品已覆盖融水苗族自治县本地市场并销往南宁等地。该项目预计每年可为江门村及周边5个脱贫村的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以上,并直接创造多个稳定就业岗位,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梦想。
依托本地优质生猪资源和传统腊味制作工艺,覃石积极推动腊味加工厂进驻产业园。他不仅协调解决生产等问题,还积极拓展电商销售渠道,通过直播带货、线上商城等方式,使产品迅速打开销路,让深山里的腊味香飘全国。2023年至今,他共帮助江门村销售腊味、西瓜、百香果、活禽、香菇、笋干等农产品共计68万余元。
覃石坚持“多条腿走路”,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为51户脱贫户及监测对象捐赠禾花鲤鱼苗,开展“稻鱼共生”生态种养技术培训;帮助村民种植百香果苗3万多株,助力群众创收40多万元。
民生为本,擦亮“幸福底色”
“努力让村民过上更舒心、更安心、更有获得感的好日子。”覃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驻村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每一项都是他攻坚克难的任务书。
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停车难”问题,覃石争取并落实20万元帮扶资金,建成一个标准化公共停车场,有效规范了停车秩序,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烦心事。
他助力实施兰沟屯引水改造工程,让清澈安全的自来水流进家家户户。
为改善村级组织服务环境,他争取16万元资金建设了现代化的二层村委办公楼,使之成为集议事、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村民之家”。
他积极推动广西汽车集团设立专项助学基金,累计资助江门村困难家庭子女27名。
针对村里待业青年,他组织开展了电工技能培训班,邀请集团专业技师授课。培训期间,学员每月可获得1800元生活补贴,最终有3名青年成功考取初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
从国企工程师到驻村尖兵,覃石用脚步丈量民情,以一项项落地生根的工程、一组组掷地有声的数据,书写了新时代驻村干部的实干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