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烹制美味 让寺村牛腊巴成为象州“风味名片”
来源:桂工网
作者:黄隆天 吴永才 刘奕晨
发表时间:2025-07-21 12:46:58
摘要:走进象州县寺村镇朝阳街居民黄成斌家的作坊里,浓郁的油辣肉香扑鼻而来。这位曾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新农村建设高级人才等多项荣誉的老匠人,正专注地翻动着竹竿上油亮酱红的牛腊巴薄片。四十多年的时光流转,他的精湛技艺早已和那缕充满乡愁的味道紧紧相融。
走进象州县寺村镇朝阳街居民黄成斌家的作坊里,浓郁的油辣肉香扑鼻而来。这位曾获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新农村建设高级人才等多项荣誉的老匠人,正专注地翻动着竹竿上油亮酱红的牛腊巴薄片。四十多年的时光流转,他的精湛技艺早已和那缕充满乡愁的味道紧紧相融。
黄成斌把切好薄片的牛肉串在一起。
在象州,流传着“酒醒不见牛腊巴”的俗语,这句俗语生动地道出了象州人对牛腊巴这一风味小食的深厚情感。牛腊巴,在桂中方言里是牛肉干的意思,它不只是一种舌尖上的享受,更承载着象州人独特的味觉记忆。
多年来,黄成斌把制作牛腊巴当作毕生的事业,从选料开始就尽显匠心。他始终坚持选用大瑶山优质黄牛的后腿肉作为原料,制作时,仔细剔除筋头碎肉,再切成薄厚均匀的肉片。接下来,把这些肉片放在瓦缸中接受炭火的烘烤,最后在纯茶油里“浴火重生”,从而成就了牛腊巴的独特风味。他幽默地说:“这牛肉可是实实在在地经历了‘上刀山、下油锅’的历程。”
把串好的牛肉片放在瓦缸中用炭火烘烤。
此外,黄成斌还独具创意地将壮族文化元素融入牛腊巴的包装设计中,让原本只是地方小吃的牛腊巴摇身一变,成为承载壮乡风情的特色商品。如今,牛腊巴不仅畅销柳州、广州,还远销到了香港。面对时代的不断变迁,黄成斌并未一味地固守传统,他在原味牛腊巴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了麻辣、孜然等新口味,让这一老味道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烤好的牛肉片。
“我要把它做到极致。”黄成斌目光坚定地说道,“我希望让牛腊巴成为象州响当当的‘风味名片’,以后啊,人们一提到象州,脑海里立马就浮现出牛腊巴;而说起牛腊巴,就自然而然地想到我们寺村。”
在这位劳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精心雕琢下,原本一块平凡无奇的牛腊巴,逐渐被赋予了深厚的乡土情怀。如今,它正带着这份独有的情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