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网
gxworker.org.cn
广西职工的网上家园
梁伟明:传承与创新并行的技艺先锋
来源:桂工网    作者:李仁辉    发表时间:2025-07-02 18:21:43
摘要:在广西玉柴铸造有限公司铸一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中,2024年玉林工匠获得者梁伟明正专注地调试着一台服役超过15年的工业机器人。他时而查看控制面板上的数据,时而调整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动作娴熟而精准。这位80后工程师十八年如一日,用一颗炽热的匠心诠释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梁伟明在调试设备

  在广西玉柴铸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玉柴”)铸一车间轰鸣的机器声中,2024年玉林工匠获得者梁伟明正专注地调试着一台服役超过15年的工业机器人。他时而查看控制面板上的数据,时而调整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动作娴熟而精准。这位80后工程师十八年如一日,用一颗炽热的匠心诠释着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2006年,梁伟明怀揣着对机电技术的热爱加入玉柴。从基层维修技术员做起,他很快展现出过人的技术天赋和学习能力。面对车间里日益老化的设备,梁伟明没有选择简单的更换方案,而是开创性地提出了“设备精度复原计划”。

  “每台设备都像我们的战友,了解它们的‘脾气’才能让它们发挥最大价值。”梁伟明说这个理念就是他的工作哲学。他带领团队对使用超过15年的机器人进行系统更新、板卡清洗更换、本体电缆防护和替换,使这些“老兵”重获新生,精度恢复到接近新机的水平。仅此一项,就为企业节省设备更新费用数百万元。

  进口的罗拉门迪射芯机安全回路故障频发,进口备件价格昂贵且面临停产困境。面对困难,梁伟明没有退缩,他组织技术团队日夜攻关,通过备件国产化、优化电气控制回路、修改PLC程序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彻底解决了这一“卡脖子”难题。

  在K系列、4Y系列新产品快速调试任务中,梁伟明再次展现出非凡的技术实力。新产品对产线设备适应性要求极高,工艺复杂,工装夹具更换频繁。面对挑战,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工作,从程序编写到机器人轨迹调试,再到全线联机测试,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

  “调试设备就像培育孩子,需要耐心更需要智慧。”梁伟明常常这样教导年轻同事。经过一周的连续奋战,他们成功完成了新机型的调试工作,为产品量产赢得了宝贵时间。

  下芯工序是车间的瓶颈环节,传统工艺节拍长达53秒,严重制约生产效率。梁伟明大胆引入3D视觉相机技术,带领团队攻克设备通信搭建、相机手眼标定、模板制作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两个月的艰苦攻关后,下芯节拍缩短至38秒,精度提升四倍以上。这一突破性改进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超千万元。

  在技能竞赛的舞台上,梁伟明同样表现出彩。从2019年广西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职工组二等奖,到2024年玉柴集团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工业机器人赛项第一名,再到入围全国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技能大赛,他用一项项荣誉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从普通维修技术员到主任工程师,从竞赛选手到玉林工匠,梁伟明用十八年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站在新的起点上,梁伟明目光坚定地说:“工匠之路没有终点,我会继续扎根一线,用创新解决更多实际问题,为玉柴发展、为‘中国制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用手机扫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