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组成员在进行拆装技巧教学
“能吃苦、敢担当、肯奋斗、善创新。”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这样评价该公司研发总院试验中心特试班组。
该特试班组依托于高效节能环保内燃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平台,紧紧围绕国家“双碳”战略开展内燃机试验研究、验证开发和技术攻关等工作。现有员工30人,所有试验装备均满足国家认可实验室CNAS认证,试验数据国际试验室间互认,测试能力水平达国际一流。
近年来,该特试班组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淬炼、持续成长,获得二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广西质量信得过班组、公司级工人先锋号、公司级年度精益明星班组等多项荣誉。
坚持自主创新 突破关键技术“紧箍咒”
秉承精益研发的管理理念,特试班组全员对研发过程中的技术难点、痛点进行攻关。近两年开展QC项目攻关15项、精益项目12项、小改小革216项,获授权实用型专利10项、产出技术成果6项。
在试验室管理方面,该班组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主导智慧试验室系统、24小时无人值守系统、数据有效性评价系统、国产化COMET测控系统等开发,不断强化难题破解及成果转化,打破国外先行技术垄断,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试验室管理,年均创造近1000万元经济效益。
同时,该班组推行阿米巴独立运营体成本管理,以目标、问题、结果为导向,对试验成本进行全领域控制,消除“八大浪费”,将资源利用最大化,有效缩短试验开发周期,年均实现精益降本超700万元。
绽放拼搏风采 勇做攻坚克难“先行者”
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特试班组承接了中国首台燃氢发动机、中国首台柔性燃料发动机、中国首台无极变速IE-POWER混合动力发动机等低碳智能动力产品试验任务,在人力资源与台架资源都较为紧缺的情况下,开足马力、全力冲刺8个月,将资源利用最大化,为新产品开发增加约4000小时台架测试时间,顺利完成759项研发验证任务。
特试班组还发扬能吃苦、能战斗的优良作风,在海拔52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上、在零下40℃的黑河、在地表温度超80℃的吐鲁番都留下了他们奋斗的身影。他们每年在艰苦卓绝的“三高”区域工作超过130天,工作记录试验数据超50万条,完成200多辆整车的“三高”验证,总验证里程超500万公里。
健全管控体系 坚守研发质量“生命线”
特试班组贯彻质量强区战略,围绕“全要素保障、全过程控制、领行业标准、超客户期望”的质量方针,秉承“作风严谨,数据可靠”的宗旨,从“人、机、料、法、环、测”6维度健全试验质量体系。
他们共设定22个“质量阀门”、22个监查项目、20项日常管理记录,通过开展质量演讲、辩论赛、质量竞赛等专项活动,全面提升成员质量意识。成立工艺稽查联评小组,全年开展工艺稽查264次,整改闭环率100%。
通过一系列质量管控措施,实现了设备故障率从1.5%下降至0.7%,试验数据有效性从80%持续攀升至99.4%,试验一次性成功率从82%拔高至98%。班组多次获得广西质量信得过班组。
常敲思想警钟 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特试班组坚持“安全第一、生命至上”,践行“零伤害、零容忍、全覆盖”安全理念。近两年建立11项安全标准化管理文件,开展各类安全教育警示56次、安全知识竞赛15次、安全赋能培训70余次、应急演练10余次、安全技能比武19次。
秉承“四不放过”工作原则,特试班组深挖现场安全隐患,全年监督识别出不符合项332项并100%整改闭环,岗位5S管理体质评价优秀达标率100%。该班组连续三年荣获公司级“HSE管理先进单位”。
强化培养体系 编织人才培养“金摇篮”
特试班组围绕“勇担当、善创新、育人才、出精品”的人才培养理念,建立完善了“双师”人才培养、输送、激励机制。
牵头组织建成“自治区级中试基地”“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自治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多个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考促训、训战结合的方式,开展技能比武、劳动竞赛、工业研学、校企共建、技能强企等专项赋能活动,共计完成2200余人次专项赋能培训,师带徒255对,培养出20名高技能人才,培养输出技能大赛国手3人、拔尖技师2人、十大匠师2人、金牌讲师1人、企业级培训师18名,为公司、行业输送出一批又一批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队伍。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特试班组全员将继续践行“精钻细研、超越极限,做客户最值得信赖的试验人”的宗旨,助力打赢内燃机关键技术攻坚战,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推动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